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踝关节骨折手术后是否需要打石膏取决于骨折的类型、手术固定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恢复阶段。术后通过石膏可以进一步保护手术区域,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打石膏。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1、决定打石膏的常见原因
踝关节骨折后,医生通常通过内固定手术如螺钉、钢板等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已提供足够的固定,就不再需要额外的石膏固定。但如果骨折区域承受较大压力、软组织渗血肿胀较严重,或是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保护,医生可能会建议术后应用石膏。对于患有骨质疏松、恢复较慢或无法完全避免负重行为的患者,也可能建议暂时使用石膏。
2、恢复阶段中的作用
石膏在术后早期起到了防止关节活动和减少移位风险的作用,尤其是在软组织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石膏限制活动可以减轻疼痛和促进愈合。例如,在术后2-4周内,石膏可提供有效保护,防止不必要的脚踝扭动。但进入后期康复阶段后,通常通过拆除石膏,为患者制定功能性恢复的物理治疗方案,逐步恢复脚踝活动度。
3、不使用石膏的情况
并非所有踝关节骨折术后都会打石膏。当现代手术器材如钛合金固定装置本身已经提供足够稳定性时,医生可能直接选择术后佩戴功能性护具代替石膏,这种护具能在保护关节的同时允许患者进行部分负重活动,从而避免因石膏固定引起的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
4、护理建议及注意事项
无论是否使用石膏,患者都需要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若使用石膏,应留意脚趾是否肿胀发紫、持续疼痛,避免石膏受潮。定期复查以观察骨折愈合程度。若无需石膏固定,应听从医生安排的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运动,以避免长期固定导致肌肉以及关节功能的减退。
手术后是否需要打石膏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术后表现和体质综合判断。而对于患者来说,无论选择哪种恢复方式,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评估是确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的关键。建议在术后复查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术后计划并严格执行,以获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