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不一定意味着永久性听力损失,需要进一步进行听力复查和诊断。家长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安排后续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
1、筛查未通过的原因
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可能与暂时性因素、听力损伤或技术问题有关。有些早产儿因羊水未完全排出、耳垢堵塞或耳道感染等原因,导致听力筛查结果异常,此类情况通常可以随着时间改善。另一方面,早产儿出生体重过低、缺氧、黄疸或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听力,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永久性听力损伤。听力筛查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受到环境噪声或孩子的不配合等干扰,也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2、需要做的进一步检查
若初次筛查未通过,通常需要安排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二次复筛。如果复筛再次未通过,医生会建议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或耳声发射OAE等进一步听力测试,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这些检查更加准确,能够帮助判断问题是否为一时性现象,还是存在耳蜗或神经系统问题。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也很重要,以排除伴随的其他健康问题。
3、干预治疗的选择
一旦确认听力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对于传导性听力损失,如耳道积液或中耳炎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清理耳垢、消炎药物治疗或置管术等手段改善听力。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根据损失程度,轻度和中度损失可选择助听器帮助听力恢复;而严重听力损失的情况,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语言发育的支持也同样重要,早期引入听力康复训练和语言训练,能帮助孩子最大程度适应。
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不是最终结论,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带孩子进行专业检查,以明确原因和采取干预措施。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健康和语言发育至关重要,一定要重视每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切勿忽视后续复查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