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发热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热毛巾或冷毛巾,通常高烧可用冷毛巾物理降温,手脚冰冷的寒性发热则适宜用热毛巾辅助暖身。正确使用可以缓解症状,但不宜替代必要的药物治疗或就医。
1高热时的冷毛巾使用
当体温超过38.5℃并伴随头痛、脸颊潮红等症状时,可以使用冷毛巾进行物理降温。将冷毛巾或浸冷水的湿毛巾叠放在额头、脖子或腋下等血管密集区域有助于吸热和降温。但需注意避免水温过低,以防刺激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散热困难。冷敷应间隔10分钟更换一次。若有寒颤、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冷敷,改用其他方法或及时就医。
2寒性发热的热毛巾使用
寒性发热表现为低温发热38℃左右,伴有手脚冰凉、寒战等症状。此时可使用热毛巾,例如将温水浸湿的毛巾敷在腹部或双手,帮助扩张血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寒战。热敷的水温应控制在40-50℃,以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持续15分钟左右为宜。热敷还可以配合喝一些温热水,帮助身体恢复热平衡。
3适当方式配合专业治疗
无论是高热用冷毛巾,还是寒性发热用热毛巾,物理降温仅为辅助措施。发热可能由感冒、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因此若体温持续异常或波动过大,应及时寻找并治疗病因。例如,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抗生素等治疗感染,严重者需静脉输液。
正确区分发热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毛巾温度,可使身体舒适度得到短暂提升,但不应替代专业检查与治疗。如果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特殊表现如癫痫、昏迷等,务必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