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结石引起血尿怎么办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结石引起血尿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靖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结石引起血尿需要尽快就医,通过检查找出确切的结石位置和大小,同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碎石手术或生活方式干预,以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日常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和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
1结石引起血尿的原因:
结石是尿液中矿物质或盐类在肾脏、膀胱等尿路部位沉积后形成的固体物质。当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血尿。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结石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关。结石最多见于肾脏和尿道部位。
2结石引起血尿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对于小于6毫米的结石或引起轻微血尿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排石类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改善尿路松弛、止痛药缓解疼痛,抗炎药减少炎症。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中小型结石的患者。通过高频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使其自然排出体外。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
3内镜或开放手术:针对较大结石或反复引起血尿、感染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清除结石;例如尿道镜取石术、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
3日常生活中的辅助措施:
1增加水分摄入:每天饮用2-3升水,保持尿液清澈,稀释尿液中矿物质浓度,有助于预防结石进一步增长或形成新的结石。
2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和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摄入,增加富含柠檬酸的食物如柠檬可以抑制结石生成。
结石引起血尿可能是更严重尿路疾病的表现,尤其伴随剧烈疼痛、高热时需尽快求医。通过早期干预和调整日常习惯,可以显著控制结石的生成和复发,保持尿路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蛋白定量怎么做

尿蛋白定量是通过收集尿液样本后,使用特定的实验室分析方法来测量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以评估肾功能状态。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化学试纸法等,样本采集和保存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1、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检测 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简易检测方法,适用于患者无法准确完成24小时尿液收集的情况。患者需提供一次晨尿最清洁的一次尿液,通过测量蛋白质和肌酐的比例反映蛋白尿情况。这个方法快捷,不容易受样本不完整的影响,但对疑似重度蛋白尿患者,仍建议更精准的24小时定量检测。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这是尿蛋白定量的“金标准”,适用于疑似肾病或需要长期监测肾功能的患者。检测前,受检者需将所有排出的尿液在24小时内收集于干净容器中,并妥善保存于低温环境下。实验室接收样品后,通过专门仪器测定总蛋白含量,再结合尿液总量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排泄的具体数值。此方法精确,但在操作上稍复杂,需患者严格遵守操作要求。 3、化学试纸法 化学试纸法是一种快速初筛方式,通常用于体检或家庭监测。通过将化学试纸插入尿液样本内,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判断尿蛋白含量。但此方法灵敏度有限,仅能得出大致范围,无法准确定量,若试纸检测出现异常,需进一步做定量分析确认。 对于尿蛋白定量检测,除了选择适合的方法外,样本采集与保存的规范性是决定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而发现尿蛋白异常,则需结合临床病史、其他化验指标综合研判是否提示肾功能损害,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尿蛋白定量是肾病筛查和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您发现尿蛋白含量超标,建议立即前往医院,通过综合检查明确病因,从根本上保护肾脏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