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晨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典型症状包括贫血、感染倾向和出血问题,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血液检测明确诊断。其核心症状与骨髓功能异常导致的血细胞生成减少密切相关,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
1、皮肤和黏膜苍白无力
由于红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感到疲劳、乏力,皮肤和黏膜表现为苍白、没有血色。贫血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心悸、耳鸣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叶酸或进行红细胞输注。
2、容易感染,发热为常见表现
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后患者容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典型表现包括反复发热、咳嗽、喉咙痛,一旦感染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建议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补充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G-CSF或适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出血倾向,如皮下瘀斑、鼻出血
血小板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另一重要特征,表现为出血倾向,包括皮下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女性月经过多。同样严重者可能导致内脏甚至颅内出血。止血治疗包括血小板输注、抗纤溶药物使用,以及更高阶的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通过及时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药物、输血或骨髓移植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关键,若出现上述异常需及时就医,遵从医生建议定期随访检测血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