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血液科

患有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要换多少血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患有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要换多少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海泉
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通常需要换出相当于宝宝血液总量1.5倍到2倍的血液,以清除体内高浓度胆红素、抗体及其他病理物质,从而改善症状。具体换血量和方式需要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胆红素水平、溶血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个体化制定。通常一次换血可显著改善症状,必要时可能需要重复操作。
1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导致母体中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黄疸、贫血等症状。其中,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换血治疗为什么有效?
换血治疗通过替换患儿的血液,能够迅速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还可有效清除导致溶血的母源抗体和病理性红细胞。这是一种抢救性治疗,通常用于光疗等常规治疗无效的中重度病例。
3换血治疗要换多少血?
换血量一般根据患儿的体重和血液总量计算。新生儿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10%,以一个3公斤的新生儿为例,其总血量大约为240-300毫升。按照1.5倍至2倍总血量作为标准换血量,应换血大约360-600毫升。具体过程中,医生会分批进行,每次换出10-20毫升,慢慢完成全程,确保安全性和效果。
4换血治疗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换血治疗在适应症明确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是安全的,但仍存在低血糖、电解质紊乱、感染、出血等可能性。整个过程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由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实施。手术前需准备好配型血,换血后密切监控胆红素水平和生命体征,避免并发症。
5其他治疗与前期预防
在换血前,医生一般会尝试光疗、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保守治疗。若ABO血型不合风险较高或母产抗体水平升高,在孕期可对母亲进行监测和干预,必要时选择早产并行换血。母乳喂养中需权衡利弊,避免加重病情。
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是抢救重症患儿的重要措施,其换血量需因人而异,并由专业团队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如果新生儿确诊溶血症,家长需及时就医并全程配合治疗,以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热、疲乏、皮肤苍白、淤青或出血倾向,以及骨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通常初期较为隐匿,易与普通疾病混淆,应尽早带孩子就医进行血液检查和专科诊断。 1、发热和感染 急性白血病常伴随持续高热,这可能是因为白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容易出现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这种发热不仅难以用普通抗生素缓解,还可能出现伴随性的咳嗽、流鼻涕或扁桃体肿大。如果孩子出现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应提高警惕并尽快就诊接受全面血液检查。 2、疲乏和面色苍白 由于急性白血病会对骨髓造血功能造成抑制,红细胞减少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脸色苍白、乏力、嗜睡等贫血症状。轻度贫血在初期可能不会引起关注,但随着病情加重,这种乏力感会越来越显著,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体力不支,应警惕可能的隐形问题。 3、淤青或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是急性白血病的一大特点,因此孩子很容易受外力碰撞后形成明显瘀斑,或出现牙龈、鼻腔等部位的自发性出血情况。如果孩子身上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瘀青,或出血后不易止血,建议立即检查血常规。 4、骨关节疼痛 白血病患儿常因骨髓腔膨胀引发骨关节疼痛。孩子可能抱怨腿痛、关节不适或出现跛行,不愿走路。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是生长痛或普通外伤,但若疼痛持续加重,需排除白血病的可能。 5、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一些患儿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食欲下降、消瘦等症状。全面评价其他可能的表现对早期发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即使早期症状不完全典型,家长也需高度重视孩子持续出现的不明原因症状。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确诊需依赖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专业检查。建议尽早就医诊断,争取治疗窗口,避免病情加重带来更复杂的治疗难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极大改善预后,对孩子的健康意义重大。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