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幼儿发烧怎么护理

|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幼儿发烧怎么护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青
王青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幼儿发烧时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体温、采取物理降温方法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以下是详细的护理指南,帮助缓解幼儿身体不适并尽快恢复健康。
1监测体温,判断严重程度
家长需要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幼儿的体温。如果体温在38℃以下,通常是低烧,这可能是身体对感染的正常免疫反应,可以观察一段时间。但如果体温超过38.5℃,需采取降温措施;持续高烧超过39℃或伴有异常症状如抽搐、意识不清,需立刻带孩子就医。
2物理降温,缓解不适
物理降温是处理幼儿发烧的常用方法。可用温水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及手脚,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身,以免酒精通过皮肤吸收导致毒性反应。同时,让幼儿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高身体散热效果。
3药物降温,科学选择用药
如果体温超过38.5℃且孩子感到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需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严格控制剂量,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如果使用药物后效果不明显或出现其他药物不良反应,需立即咨询医师。
4饮食调整,预防脱水
发烧会让孩子的身体失去更多水分,容易引起脱水情况。家长可为孩子提供温水、小米汤或清淡的白粥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高糖食物的摄入。不强迫孩子进食,保证少食多餐,注重补充水分即可。
5必要时就医,排查病因
如果发烧伴有持续呕吐、皮肤出疹、抽搐等症状,或是发烧时间超过3天,可能提示更严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幼儿发烧是常见症状,但需要家长细心观察病情发展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家庭护理能缓解轻度发烧的症状,但若情况异常或护理无效,应及时就医,确保孩子安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痢疾是一种由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以及血便,出现这些情况需及早就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适当补水,严重时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或住院管理。 1症状表现 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尤其是小量但频繁的排便,伴有黏液、脓液或血液;患者常有剧烈的腹痛或里急后重感排便困难但有强烈欲望;部分患者可能有发热、恶心、呕吐以及全身虚弱的症状。根据病因不同,痢疾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细菌性痢疾发病急,伴随明显的发热和血便,而阿米巴性痢疾症状通常较轻,但久治不愈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肠穿孔或肝脓肿。 2药物治疗 当确诊为细菌性痢疾时,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种类选择抗生素治疗,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或黄连素等。阿米巴性痢疾则主要应用抗阿米巴药物如甲硝唑或替硝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口服药还是静脉输液。需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这可能会掩盖症状并延误治疗。 3液体补充及饮食调整 痢疾患者因大量腹泻易导致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ORS,严重脱水时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饮食方面,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或蒸土豆,避免乳制品、高油脂、辛辣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肠道刺激。 4预防与护理 痢疾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重要的预防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生食、饮用开水和彻底清洗蔬果。患者使用的物品如餐具、毛巾须与家人分开使用并定时消毒。应多关注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避免接触痢疾患者的分泌物。 早期发现并治疗痢疾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患者如出现持续血便、脱水或其他严重症状,请尽快就医并遵从医嘱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卫生习惯,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预防胜于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