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需通过药物控制、饮食管理和定期监测综合治疗。关键措施包括降压药、免疫抑制剂使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以及避免感染等诱因。
1. 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病理活动期,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用于激素无效者,注意骨髓抑制副作用。中药雷公藤多苷也有辅助抗炎作用。
2. 饮食调整直接影响预后。每日食盐控制在3克以下,水肿患者需限制在2克;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量0.6-0.8克/公斤体重;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尤其血钾升高者。每周2次深海鱼摄入有助于抗炎。
3. 生活方式干预不可忽视。保持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严格戒烟并限制酒精,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毫升。血压需维持在130/80mmHg以下。
4. 监测指标决定治疗调整。每月检查尿常规观察蛋白尿变化,每季度检测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超声检查每年1次评估肾脏形态;出现肉眼血尿或肌酐翻倍需立即住院。合并高血压者需每日早晚测量血压。
规范治疗可使60%患者病情稳定20年以上。重点在于坚持低盐饮食、规律服药和定期复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妊娠需在肾科医生评估后进行,病情活动期禁止怀孕。早期干预能显著延缓进入尿毒症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