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后没有奶水是怎么回事呀?

关键词: #奶水
关键词: #奶水
产后缺乳主要与激素水平、哺乳方式、营养状况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补充营养、刺激泌乳改善。
1. 激素水平变化
分娩后催乳素分泌不足直接影响乳汁生成。胎盘娩出后孕激素骤降,部分产妇垂体功能恢复较慢,导致泌乳延迟。甲状腺功能异常或产后大出血也可能抑制催乳素分泌。建议进行血清催乳素检测,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等促泌乳药物。
2. 哺乳方式不当
含乳姿势错误会使婴儿无法有效吸吮,每天哺乳次数少于8次难以维持泌乳反射。正确做法是让婴儿含住整个乳晕,每侧哺乳15-20分钟,夜间保持2-3小时哺乳间隔。使用医用级电动吸奶器辅助刺激,每次吸乳后按摩乳房5分钟。
3. 营养摄入不足
哺乳期每日需额外增加500大卡热量,蛋白质应达80-100克。推荐食用通草鲫鱼汤(通草10克+鲫鱼1条)、花生猪蹄汤(花生50克+猪蹄半只),每日饮用2000毫升温水。缺乏维生素B12可影响乳汁质量,需保证动物肝脏、蛋类的摄入。
4. 乳腺发育问题
先天性乳腺管发育不良约占缺乳病例的5%,表现为乳房体积小且孕期无胀痛感。乳腺腺泡数量不足者可通过低频脉冲治疗刺激腺体发育,每周3次,配合热敷按摩。既往乳腺手术史可能损伤输乳管,需超声检查确认导管通畅性。
产后三周内是建立泌乳的关键期,保持每天哺乳10-12次,每次排空乳房。若调整喂养方式并补充营养后仍无改善,应及时排查垂体瘤等病理性因素。哺乳期避免穿着过紧胸衣,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催产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