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发生的

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与遗传、饮食、肥胖、药物等因素相关。控制嘌呤摄入、增加水分补充、规范用药是防治关键。
1. 遗传因素
约10%-25%痛风患者存在家族史,SLC2A9、ABCG2等基因变异会影响肾脏尿酸排泄能力。直系亲属患病者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2. 饮食诱因
高嘌呤食物直接提升血尿酸浓度,动物内脏每100克含嘌呤300-500毫克,沙丁鱼达400毫克,浓肉汤超过500毫克。酒精通过抑制尿酸排泄和促进生成双重作用引发痛风,啤酒风险系数是烈酒的1.5倍。
3. 代谢综合征
肥胖者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干扰尿酸代谢,腰围超过90厘米的男性痛风风险增加3倍。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肾脏尿酸清除率下降40%-60%,糖尿病患者痛风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4. 药物影响
利尿剂氢氯噻嗪使用3个月以上可使血尿酸升高15%-20%,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mg/日)会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
5. 疾病因素
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酸排泄减少,肌酐清除率每下降10ml/min,血尿酸上升约60μmol/L。银屑病患者细胞代谢旺盛,嘌呤分解增加,约10%会继发痛风。
防治方案需多管齐下:急性期选用秋水仙碱(0.5mg每2小时1次)、依托考昔(120mg每日1次)或泼尼松(30mg每日1次)控制炎症;缓解期别嘌醇(100-300mg/日)或非布司他(40mg/日)降尿酸。每日饮水2000ml以上,樱桃提取物可降低尿酸15%-20%,低脂乳制品每日300ml有助于尿酸排泄。
痛风是需长期管理的代谢性疾病,血尿酸应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合并痛风石者需维持300μmol/L以下。建立饮食记录、定期监测尿酸、规范用药可减少70%以上的发作频率,关节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尿酸盐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