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肺气虚可通过中药调理、穴位刺激和生活方式改善缓解,核心病机为肺脏功能减弱导致气机不足。常用方法包括黄芪补气、足三里艾灸及深呼吸锻炼。
1 中药内服
肺气虚典型表现为气短乏力、易感冒,中药需辨证施治。基础方剂为玉屏风散,含黄芪12克、白术9克、防风6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若兼有咳嗽可加党参15克、五味子6克;自汗严重者配伍煅牡蛎30克。中成药可选补中益气丸,每次8丸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为周期。服药期间忌食萝卜、绿豆等破气食物。
2 外治疗法
艾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每周3次,每次15分钟,能温通肺经阳气。体质虚寒者可隔姜灸,取老姜切片扎孔置于穴位。推拿选择中府穴(锁骨下窝凹陷处),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5分钟,配合云门穴点压。三伏贴选用白芥子、细辛等药材研末调糊,贴敷大椎穴4小时,夏季每10天1次。
3 功能训练
晨起面东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维持5秒,缓慢呼气收腹,重复20次。八段锦重点练习"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每日3组增强肺活量。食疗推荐山药小米粥,取鲜山药100克切块与小米同煮,加枸杞15克,每周食用3次。环境调节需保持居室湿度40%-60%,避免空调直吹。
肺气虚调理需坚持3个月以上,中药与艾灸联合使用效果更佳。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咯血需及时就医,排除肺结核等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防寒保暖,流感季节提前接种疫苗,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