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呢

关键词: #胎盘
关键词: #胎盘
胎盘是由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共同构成的圆盘状器官,直径15-20厘米,厚度2-3厘米,重量约500克。其结构分为胎儿面和母体面,通过脐带连接母体与胎儿,具有物质交换、内分泌和免疫屏障三大功能。
1. 胎儿面结构
光滑的羊膜覆盖表面,下方为绒毛膜板,分出40-60个绒毛干。每个绒毛干分出众多细小绒毛,内含胎儿毛细血管。绒毛浸泡在母体血液中形成绒毛间隙,表面积达15平方米,相当于成人肠道吸收面积。
2. 母体面特征
粗糙的基底板与子宫壁相连,由蜕膜细胞和纤维素沉积形成15-20个胎盘小叶。母体螺旋动脉开口于绒毛间隙,血压将血液泵入间隙形成血池。特殊结构保证母胎血液循环互不混合。
3. 微观功能单位
合体滋养层细胞构成绒毛外层,直接接触母血,负责物质转运。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增加吸收面积,每分钟可处理500毫升母体血液。内层细胞滋养层具有干细胞特性,能分化为各类胎盘细胞。
4. 特殊屏障系统
血-胎盘屏障由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和滋养层构成,选择性通过物质。允许氧气、葡萄糖通过,阻挡多数细菌和药物。IgG抗体可主动转运,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
5. 血管连接方式
两条脐动脉将胎儿代谢废物运至胎盘,一条脐静脉输送含氧血返回。母体血液经子宫动脉流入,经静脉回流时已交换营养物质。这种并行循环系统使血氧饱和度从80%降至30%完成气体交换。
胎盘在妊娠期间持续重塑,绒毛数量从孕中期的300个增至足月时的500个。异常结构如轮状胎盘、膜状胎盘可能影响功能,超声检查可观测厚度、钙化等指标。理解胎盘结构有助于认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