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和蜂窝织炎区别有哪些

丹毒和蜂窝织炎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但丹毒主要累及浅层淋巴管和真皮上层,蜂窝织炎则侵犯皮下脂肪层及更深组织。两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差异。
1. 病因差异
丹毒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常见于面部或下肢皮肤破损后。蜂窝织炎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引起,常通过伤口、溃疡或真菌感染处入侵。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或静脉功能不全者风险更高。
2. 症状表现
丹毒典型症状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表面光亮伴灼热疼痛,可能出现水疱或血疱,伴随高热寒战。蜂窝织炎表现为弥漫性红肿,边界模糊,皮肤呈凹陷性水肿,疼痛更剧烈,严重时出现脓液积聚或坏死。
3. 治疗方法
丹毒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疗程10-14天,局部可冷敷缓解肿胀。蜂窝织炎需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氨苄或克林霉素,严重者需静脉给药。两者均需抬高患肢,蜂窝织炎若形成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
4.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足癣等真菌感染。避免抓挠皮肤,外伤后立即用碘伏消毒。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或静脉曲张,免疫力低下者可咨询医生预防性用药。
丹毒和蜂窝织炎需通过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鉴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持续红肿热痛或发热症状,24小时内应就医评估。规范用药的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