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都有什么护理方法呢

幼儿急疹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控制体温、补充水分,避免抓挠皮疹。护理核心在于观察发热变化、预防脱水、减少不适感。
1. 体温管理
幼儿急疹通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能达到39-40℃。物理降温可使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退热药物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两种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体温超过38.5℃时考虑药物干预,但需注意避免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
2. 皮肤护理
皮疹出现后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选择纯棉透气衣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涂抹患处。修剪婴儿指甲或使用棉质手套,防止抓破皮疹引发感染。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无需特殊处理。
3. 营养支持
发热期间保证足够液体摄入,母乳喂养可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适当稀释浓度,6个月以上婴儿可补充口服补液盐。辅食添加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暂停鸡蛋、海鲜等易过敏食材。退热后食欲恢复阶段,逐步增加南瓜粥、胡萝卜泥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4.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为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避免包裹过多衣物,以手脚温暖、颈背干燥为判断标准。减少探视人数,防止交叉感染。出疹期间暂缓疫苗接种,痊愈后1-2周再行补种。
幼儿急疹护理重点在于症状缓解和并发症预防。多数患儿3-5天退热,皮疹2-3天自行消退。如出现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抽搐、拒食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排查其他疾病。护理期间记录体温曲线、进食量及排尿次数,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痊愈后注意观察有无中耳炎等继发感染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