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有哪些危害 胆结石的四个危害

胆结石可能导致胆囊炎、胆管梗阻、胰腺炎甚至癌变,及时干预可避免严重后果。主要危害包括急性腹痛、消化功能障碍、感染扩散及长期癌变风险。
1. 急性胆囊炎与胆绞痛
结石堵塞胆囊管或胆总管时,会引发剧烈右上腹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伴随恶心呕吐。典型发作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失去功能。急诊处理需静脉注射解痉药物如654-2,严重者需胆囊切除术。
2. 胆道梗阻与黄疸
结石卡在胆总管下端会造成胆汁淤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浓茶色、陶土样大便。长期梗阻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引发化脓性胆管炎,出现寒战高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能取出结石,必要时需放置胆道支架。梗阻超过24小时需紧急处理,避免肝损伤。
3. 急性胰腺炎
细小结石通过胆总管时可能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我消化。表现为上腹持续性剧痛、腹胀,血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重症胰腺炎会出现多器官衰竭,死亡率达20%。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行腹腔灌洗。预防关键在于早期清除胆道结石。
4. 胆囊癌变风险
直径超过3厘米的结石或充满型结石患者,20年后癌变几率增加12倍。癌变过程隐匿,早期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确诊时多属晚期。胆囊壁钙化(瓷化胆囊)癌变率高达60%,建议预防性切除。定期腹部B超检查能发现胆囊壁增厚、血流异常等癌前病变。
胆结石危害呈渐进性发展,从功能性紊乱到器质性病变均需重视。无症状结石每年应做肝胆超声监测,反复腹痛、黄疸或消瘦患者需立即就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符合指征的患者治愈率达95%,术后注意低脂饮食并补充胆盐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