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该怎样正确进行护理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病毒感染性疾病,护理重点在于控制发热、保持舒适和观察并发症。正确护理包括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皮肤护理和隔离措施。
1. 发热管理是幼儿急疹护理的首要任务。体温超过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可减少副作用。物理降温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和冰敷,这些方法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退热药物使用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2. 水分补充对预防脱水至关重要。母乳喂养的婴儿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的适当稀释奶粉。大月龄婴儿可给予稀释的苹果汁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是判断补液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拒绝饮水的患儿可使用滴管或小勺少量多次喂水。
3. 皮疹护理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使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皮疹通常不痛不痒,若出现抓挠可修剪指甲或使用棉质手套。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无需特殊处理。
4. 隔离措施能防止病毒传播。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和毛巾,用后煮沸消毒。照顾者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病程中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特别是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玩具和常用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隔离期持续至热退后24小时,皮疹不具有传染性。
幼儿急疹护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嗜睡、拒食或抽搐需立即就医。多数患儿在7-10天完全恢复,护理得当不会留下后遗症。疾病恢复期保证营养摄入,逐步恢复正常作息,避免剧烈活动。定期测量体温和观察精神状态是判断恢复情况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