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影像诊断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主要通过X线、CT、MRI和PET-CT等技术进行,这些方法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评估骨质破坏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1.X线检查:X线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常用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估骨质破坏。典型表现为多发溶骨性病变,常见于颅骨、脊柱、骨盆和长骨。X线检查成本较低,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早期病变可能无法清晰显示。
2.CT扫描:CT对骨质破坏的显示更为清晰,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能够发现早期骨质改变。CT还可用于评估软组织病变和骨折风险。与X线相比,CT的辐射剂量较高,但诊断价值更大。
3.MRI检查:MRI对骨髓病变的敏感性最高,能够早期发现骨髓浸润,尤其适用于评估脊柱和骨盆病变。MRI还可用于区分活动性病变与治疗后改变,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MRI无辐射,但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4.PET-CT:PET-CT结合了功能代谢与解剖信息,能够全面评估肿瘤活性、病变范围及治疗效果。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费用昂贵,且辐射剂量较高。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蛋白电泳、骨髓穿刺等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不仅有助于确诊,还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监测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