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哑铃卧推是锻炼哪个部位

关键词: #锻炼
关键词: #锻炼
哑铃卧推主要锻炼胸大肌,同时激活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是上肢力量训练的核心动作。动作标准性和重量选择直接影响训练效果,需结合个人体能调整。
1. 胸大肌是哑铃卧推的主要目标肌群。仰卧于平板凳时,双手持哑铃从胸部两侧向上推举,胸大肌负责完成肩关节水平内收动作。建议采用中等重量(男性12-15kg/女性5-8kg)进行4组×12次训练,顶峰收缩时保持1秒停顿能更好刺激肌肉生长。
2. 三角肌前束作为协同肌参与发力。推举过程中肩关节屈曲动作会调用该部位肌肉纤维。为避免肩部代偿,需保持肩胛骨稳定下沉,手肘与身体呈75度夹角。可搭配3组×15次哑铃前平举强化该肌群。
3. 肱三头肌在动作后半程发挥重要作用。当肘关节从屈曲状态伸展时,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产生强力收缩。训练后建议用窄距俯卧撑(3组×10次)或哑铃颈后臂屈伸(2组×12次)进行补充锻炼。
4. 核心肌群在动作中起稳定作用。腹直肌和腹横肌持续收缩维持身体平衡,建议训练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双脚稳固踩地。可结合平板支撑(每次30秒)提升核心稳定性。
哑铃卧推需配合系统训练计划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每周安排2次胸部训练日,与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组合练习。训练后及时补充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2-1.6克),48小时内避免相同肌群重复训练。使用可调节哑铃时,建议从最大重量的60%开始渐进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