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起的主要动作有哪些

蹲起的核心动作包括屈髋屈膝下降躯干、髋膝踝协同发力上升两大阶段,需保持脊柱中立位并调动下肢肌群完成。标准动作需分解为准备姿势、下蹲阶段、底部姿势、上升阶段四个环节,臀部、大腿前后侧肌群及核心稳定肌共同参与。
1.准备姿势: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站立,脚尖自然外展15-30度,重心均匀分布全脚掌。双手可前平举、交叉抱胸或扶固定物,目视前方保持颈椎中立,收腹锁定核心肌群。此阶段需激活臀大肌、股四头肌和腹横肌为后续动作准备。
2.下蹲阶段:以髋关节为轴向后推臀,同步屈膝控制身体垂直下沉。膝关节始终对准第二三脚趾方向,下降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或略低(髋关节低于膝关节)。躯干前倾角度不超过45度,腰椎保持自然生理曲度避免弓背,下降时间控制在2-3秒。
3.底部姿势:髋膝踝关节达最大屈曲角度时短暂停顿,检查膝关节不超过脚尖垂直线,臀部主动发力维持张力。核心肌群持续收紧防止躯干摇晃,足弓保持稳定无内翻,此阶段腘绳肌与内收肌参与维持平衡。
4.上升阶段:脚跟主动蹬地启动,股四头肌发力伸膝同时臀大肌主导伸髋,脊柱保持刚性整体上升。上升轨迹应与下降轨迹重合,避免膝盖内扣或躯干过度前倾,动作顶端完全伸展髋关节但不超伸。
完成标准蹲起需注意三个常见错误纠正:膝盖内扣可通过弹力带绕膝训练外展肌群;重心前移应加强足踝背屈活动度训练;腰部代偿需降低下蹲深度并强化核心激活。建议每周3次每次4组12-15次的渐进负荷训练,配合箱式蹲、高脚杯蹲等变式提升动作模式建立。
掌握规范蹲起技术能有效强化下肢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并预防运动损伤。训练初期建议使用椅子辅助或面对镜自查动作,进阶者可尝试负重深蹲但需确保动作质量优先于负荷重量。任何关节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物理治疗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