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发热如何降温 中暑后的急救

中暑发热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采取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结合,严重者需就医。降温方法包括转移到阴凉处、补充电解质、使用退热药物,预防措施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1 脱离高温环境
中暑发热时需迅速离开高温区域,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保持平躺姿势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继续暴露在阳光下加重症状,环境温度降低有助于减缓体温上升速度。
2 物理降温措施
用冷水擦拭身体重点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冷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可配合电扇或空调辅助降温,水温控制在20-25℃为宜,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强力降温。
3 液体补充方法
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口服补液盐或运动饮料,每小时补充500-10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可能引发低钠血症。神志不清者不可强行喂水,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
4 药物使用规范
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严重者肌肉注射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地塞米松可用于脑水肿预防。用药后需监测血压变化,循环衰竭者禁用血管收缩药物。
5 医疗干预指征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40℃、抽搐、昏迷等症状需立即送医。医院会采取静脉输液、血液净化等治疗,重症需入住ICU监护。心电图异常或肝肾功能损伤者需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中暑发热处理关键在于快速有效降温与补液,轻度中暑经及时处理可恢复,重度中暑病死率达60%。夏季外出应做好防晒,备足饮用水,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立即休息。高温作业人群需定时补充含盐饮品,避免脱水引发热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