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激素水平失衡有关,需通过药物调节、手术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改善。
1.内分泌失调是核心原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会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青春期女性轴功能未成熟,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均易出现无排卵性出血。长期精神压力、过度节食等也会干扰内分泌。
2.病理变化引发出血异常
子宫内膜在单一雌激素刺激下过度增生,缺乏孕激素对抗时会发生突破性出血。部分患者存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需通过超声检查排除。
3.药物治疗方案
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可转化内膜;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能调节周期;止血药如氨甲环酸适用于急性出血。用药需持续3-6个月经周期。
4.手术治疗选择
宫腔镜可切除内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者;子宫切除术仅用于合并严重器质病变。术后需配合激素治疗预防复发。
5.生活管理措施
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体脂率过高会加重内分泌紊乱。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注意补充铁和维生素K,适量食用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需要规范诊疗,青春期患者以调整周期为主,围绝经期患者需警惕内膜病变。出血量大于80ml/次或持续超过7天应及时就医。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贫血、感染甚至不孕,建立月经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