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诊断都有什么依据

关键词: #诊断
关键词: #诊断
登革热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史三方面。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能确诊。
1.临床症状
登革热患者通常出现39-40℃高热,持续2-7天。特征性表现包括剧烈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关节酸痛。部分患者在第3-6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点。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生化检查可见转氨酶轻度升高。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测:发病5天内可检测NS1抗原,5天后检测IgM抗体。病毒分离培养和RT-PCR检测能直接确认病毒存在。
3.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前2周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有蚊虫叮咬史是重要参考依据。热带、亚热带地区夏秋季节高发,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聚集性发病特征有助于诊断。
登革热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判断。早期识别重症预警信号至关重要,包括持续腹痛、呕吐、黏膜出血等表现。确诊后应立即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避免疾病传播。医疗机构发现病例需按规定进行传染病报告,并开展疫点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