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怎么做 脑出血的四大护理措施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需要围绕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稳定生命体征展开,关键措施包括体位管理、饮食调整、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1. 体位管理
脑出血急性期需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减轻颅内压,避免颈部扭曲。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辅助。肢体摆放遵循“抗痉挛模式”,瘫痪侧关节用软枕支撑,防止关节挛缩。
2. 饮食调整
吞咽障碍者选择糊状食物,如南瓜粥、土豆泥,避免呛咳引发肺炎。恢复期增加高蛋白食物(鱼肉、鸡蛋)和膳食纤维(燕麦、西兰花),控制盐分低于5g/天。鼻饲患者需定时检查胃管位置,灌注速度不超过200ml/次。
3. 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48小时开始被动活动,由踝关节屈伸过渡到肩关节外展,每天3组,每组10次。语言障碍者用图片卡训练命名功能,从常见物品(杯子、牙刷)开始。平衡训练采用坐位抛接球,逐步过渡到扶墙站立。
4. 心理支持
抑郁患者采用行为激活疗法,记录每日完成的小事(如自主进食)。家属避免过度替代照料,鼓励患者参与穿衣、梳头等日常活动。夜间失眠可安排日光浴30分钟/天,调节褪黑素分泌。
脑出血护理需兼顾生理与心理需求,急性期以医疗团队为主导,恢复期侧重家庭参与。监测血压波动、肺部感染等风险,康复训练需持续6个月以上。家属应学习急救措施,如突发呕吐立即侧卧清理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