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家庭护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早产儿家庭护理需重点关注体温维持、喂养管理、感染预防和发育监测。关键措施包括保持恒温环境、采用母乳或专用配方奶喂养、严格执行消毒流程、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指标。
1.体温调节
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建议维持室温24-26℃,湿度55%-65%。使用包裹式睡袋或暖箱时,每2小时监测体温,保持36.5-37.3℃。避免使用电热毯,可选择预热的棉质襁褓。体温异常时立即联系新生儿科医生。
2.科学喂养
母乳是最佳选择,含抗体和营养素。吸吮力弱者可用乳旁加奶器或小勺喂养,每2-3小时一次。需添加母乳强化剂的情况,应按医嘱配比。配方奶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型,冲泡时严格消毒器具。每次喂奶后拍嗝15分钟,采用45度斜坡卧位防呛奶。
3.感染防控
接触婴儿前必须用抗菌洗手液清洁双手,指甲修剪至1mm内。奶瓶、衣物需每日煮沸消毒,卧室每天紫外线消毒30分钟。避免亲吻婴儿面部,患呼吸道疾病者需隔离。脐部护理用75%酒精每日消毒3次,至残端完全脱落。
4.发育促进
实施袋鼠式护理每天1-2小时,促进亲子 bonding。清醒时进行抚触按摩,每次10分钟。矫正月龄满月后开始黑白卡视觉训练。每月测量头围、体重、身长,记录生长曲线。发现肌张力异常、追视障碍等情况,及时转诊康复科。
5.医疗随访
出院后每周复查血常规,每月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矫正6月龄前完成眼底筛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按时接种疫苗,乙肝疫苗需按实际出生日期接种。备齐急救药品,包括退热栓、生理盐水雾化剂。
早产儿护理需要建立科学作息制度,记录喂养、睡眠、排泄数据。准备电子体温计、血氧仪等监测设备,发现呼吸暂停、体温波动超过1℃等紧急情况立即就医。定期参加医院家长课堂,掌握急救技能,矫正月龄2岁前每3个月进行发育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