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腹泻怎样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需及时就医,治疗包括补液防脱水、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调整喂养方式。常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需通过粪便检测确诊。
1.补液治疗
脱水是感染性腹泻最危险的并发症。口服补液盐是首选,每袋冲调250ml温水,按每次腹泻后50-100ml补充。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电解质监测。母乳喂养应持续,配方奶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2.病原体针对性治疗
细菌性腹泻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日40mg/kg分3次口服,头孢克肟每日8mg/kg分2次口服,严重感染可用头孢曲松静脉注射。轮状病毒腹泻无需抗病毒药物,主要靠补液和支持治疗。寄生虫感染需用甲硝唑每日15mg/kg分3次口服。
3.肠道菌群调节
益生菌可缩短病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次1袋每日2次,布拉氏酵母菌散每日250mg。腹泻期间暂停辅食,恢复期先添加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每次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
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感染性腹泻可能快速恶化。治疗72小时后仍发热、血便或尿量减少,需复查血常规和电解质。预防重点在于哺乳前洗手、奶瓶严格消毒、避免接触腹泻患者。轮状病毒疫苗应在6周龄后尽早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