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稀水怎么办 该如何治疗

宝宝拉稀水可能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或过敏引起,需及时补充水分,调整饮食,必要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补液盐、调整喂养方式、使用益生菌等。
1.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家庭护理需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补充50-100ml。母乳喂养应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
2. 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黏液血便,需化验大便常规确诊。轻症可用头孢克肟颗粒,每日2次,连用5天。重症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意奶瓶餐具煮沸消毒,处理粪便后彻底洗手。
3. 饮食因素
过早添加辅食、果汁过量都可能引发渗透性腹泻。6月龄内婴儿暂停除米粉外的所有辅食。已添加辅食者改用BRAT饮食:香蕉泥、米糊、苹果泥、吐司面包。避免高糖食物和乳制品,配方奶可稀释至1/2浓度喂养。
4. 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2-6月龄,除腹泻外伴随湿疹、血便。深度水解奶粉喂养2-4周观察效果,严重过敏需改用氨基酸配方粉。哺乳期母亲需严格回避牛奶、鸡蛋、海鲜等过敏原。
5.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腹泻超过1周可能出现暂时性乳糖酶缺乏。表现为进食后立即水样泻、腹胀。可添加乳糖酶滴剂,每100ml奶液加入4滴,或改用低乳糖奶粉。症状缓解后需逐步转回普通奶粉。
观察脱水症状是护理重点。眼窝凹陷、尿量减少、哭无眼泪提示中度脱水,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预防脱水可自制米汤补液:500ml煮沸米汤加1.75g食盐。每次腹泻后补充10ml/kg体重。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精神萎靡,需急诊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