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如退热、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抓挠皮疹等。
1.肠道病毒感染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这些病毒通过口腔、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粪便传播,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3-7天。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更易感染。
2.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手、食物、玩具等间接传播。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等,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3.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大多数病例为轻症,7-10天内可自愈。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需及时就医。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口腔疱疹可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刺激性食物;皮疹应保持清洁,避免抓挠。重症患儿需住院治疗,可能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吸氧等。
5.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应加强消毒,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目前已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了解其病因和传播途径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家长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儿童健康,出现重症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