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在什么情况下容易造成的

急性肠胃炎容易在饮食不洁、病毒感染以及生活习惯不良的情况下发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注意饮食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疾病。
急性肠胃炎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也可能与进食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有关。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而病菌可能寄生在未洗净的生鲜蔬果、不熟的肉类、海鲜或者变质的食物中。感染性胃肠炎还可能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如分享餐具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染。
饮食卫生是关键。比如,外出就餐时,如果没注意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可能增加摄入有害细菌的风险。到了夏季,炎热的天气更是滋生病菌的温床,存放不当的食物很容易变质。另一方面,如果平时喜欢生吃食物如寿司、沙拉等,则需要特别小心食材是否处理得当。
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时,轻症患者可以通过适当补液改善脱水状态。此时建议暂时避免乳制品、高糖、高脂肪类食物,改为易消化的流食或清淡干粮。假如症状较为严重,伴随持续高烧、血便或脱水表现,应尽早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治疗,特别是老人、儿童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需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