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10-1567008次收听
语音内容:
首先要看嗜碱性粒细胞怎样算是增高的。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里边的占比是非常的低的,正常白细胞是4-10×10^9/L,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占比小于1%,绝对计数一般情况下也是小于0.01×10^9/L。整个白细胞里边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占比50%到70%,淋巴细胞占20%到40%,嗜碱性粒细胞占的比例非常的少,正常情况下这部分细胞是不会增多的。但是在化验检测当中,经常会看到机器打的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超过1%,比如1%或者是2%的比例,这样的轻度升高有的时候是一种检测误差,需要再去做白细胞手工分类,看一下是不是真正的嗜碱性粒细胞升高。
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常见的疾病,应该是慢性的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样的嗜碱性细胞都是比例增高很多的。一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比例都会超过5%以上,要到慢性嗜碱性的粒细胞性的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占比就应该更多,一般得达到10%到20%的比例。
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检测到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要通过手工计数的方式再来确认一下,是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真的占比比较高。
有的时候在血涂片里边,也经常会看到嗜碱性粒细胞的轻度增多,比如达到2%的水平,这个时候也经常会,和检验科的老师去沟通一下,看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再来决定病人是不是需要去做骨髓穿刺的检查。
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常见的疾病,应该是慢性的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样的嗜碱性细胞都是比例增高很多的。一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比例都会超过5%以上,要到慢性嗜碱性的粒细胞性的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占比就应该更多,一般得达到10%到20%的比例。
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检测到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要通过手工计数的方式再来确认一下,是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真的占比比较高。
有的时候在血涂片里边,也经常会看到嗜碱性粒细胞的轻度增多,比如达到2%的水平,这个时候也经常会,和检验科的老师去沟通一下,看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再来决定病人是不是需要去做骨髓穿刺的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白细胞高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白细胞高指的就是白细胞的数量超过了白细胞的正常范围10×10^9/L,就诊断为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因为需要弄清楚,是里边的哪一项细胞增多。在白细胞里边,占比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占到50%~70%,淋巴细胞占20%~40%,其他的像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它们加在一起的占比也就在10%左右,所以白细胞增多主要看的是不是粒细胞的增多,还有是不是淋巴细胞的增多,再看是不是存在着异常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它的短期原因可以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病人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者其他系统感染的症状,都可以先去抗细菌治疗,治疗好转以后,粒细胞就降下来的。如果是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就有可能是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比如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如果怀疑是这个疾病,就需要做骨髓穿刺以及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是一个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的疾病,得了这个病也不需要紧张。第二,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里边,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增多,主要是和病毒感染相关的。通过抗病毒治疗以后,淋巴细胞增多会逐渐回落到正常范围。如果是B淋巴细胞的持续增多,那就要进一步做流式,来证明是不是一种克隆性的B淋巴细胞。即使是克隆性的B淋巴细胞,像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相对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疾病,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方式。第三,刚才所提到的异常细胞,异常细胞主要是和急性白血病相关。肿瘤细胞倍增的速度很快,需要去做血涂片还有骨髓来明确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导致红细胞和白细胞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红细胞和白细胞偏高,如果是同时存在,第一,考虑的应该是相对性的增多,就是血液浓缩带来的问题。这种问题一个可以是长期空腹,没有进食引起的血液浓缩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严重的呕吐、腹泻,或者是大面积的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引起的。这样的纠正通过非空腹状态,还有补充一定量的液体,纠正了血液浓缩的状态以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增高应该可以恢复正常的。第二,骨髓增殖性疾病,是可以引起红细胞和白细胞同时偏高的。这个时候就要看红细胞和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如果是轻度的增高,比如白细胞数量只是超过了10×10^9/L到15×10^9/L之间的时候,这一段时间可以是暂时观察,可以去做一下成熟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比如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如果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偏高,是一种持续升高的方式,就应去完成骨髓穿刺,来除外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多数情况下是全骨髓增殖的,包括白细胞增殖,红细胞增殖和血小板增殖,只是多数情况下是会以某一种细胞的增殖为主。比如以白细胞增殖为主的就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红细胞增殖为主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血小板增殖为主的有可能是原发性的血小板增多症。也有的时候,在诊断的时候不能够分辨出来是哪一种,也就可以诊断为全髓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更多的治疗是看是不是存在相应的一些基因靶点,如果存在JAK通路的基因突变,可以给与JAK通路的抑制剂来治疗,如果没有那就可以考虑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来治疗。
血小板比积高是什么情况

血小板比积是血常规化验当中血小板的项目,在这个项目里边首先看到的是血小板的计数,血小板的压积和比积是相似的内容,还有一个血小板的体积。血小板的比积高实际上是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偏高一点,但是多数情况下,如果单纯的血小板的比积高,没有太多的临床意义的。更多情况下是把血小板的比积和血小板的数量放在一起去看,当血小板的数量也增多的时候,同时又有血小板的比积高,认为更多的是整个的血小板的数量增多了,也是按照血小板的数量来看存在哪些问题。血小板的比积高或者是血小板的数量增多,跟很多的疾病是有关系的。更多的情况下是一种继发性的血小板增多,常见的就是感染性疾病,还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其实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也是反映出来的病人有一些慢性的出血的问题,因为在慢性感染的病灶,很多的时候是存在着小血管的破损。这个时候有出血的一些问题的时候,血小板就要反应性的增多来帮助局部止血。还有像肿瘤性疾病,也是由于局部的血管非常丰富,就会出现有出血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也是血小板要代偿性的增多来对抗出血的问题。所以在轻度的血小板数量增多时候,更多的需要去考虑是不是存在慢性的感染性疾病、慢性的出血性疾病,还有肿瘤性疾病,来去做这些疾病的排查。
血常规静脉血和手指血检查有何区别

血常规里边的静脉血和手指血的检查,其实区别还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原因,就是采集静脉血的时候,直接是因为做了静脉的穿刺,反映出来的是血管里边的,血细胞的非常准确的数值,所以静脉血的结果认为是最准确的。但是手指血是由于拿一个细针在手指的末端来做穿刺,穿刺的深度其实是和采集血液的老师的手法是有关系的,有的时候深度就不够,有时候会由于出血量并不充分,所以可能会去挤压手指,造成出的血量和真实的血管内的血细胞的成分不一致。手指血经常会看到检测的血细胞数值是偏高的水平。所以如果是在基层医院通过指血检测出来,发现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或者是异常,出现了异常的时候,需要到大一点的医院去采静脉血,来看看相应的问题是否是真实的存在。很多时候指血采集的出来发现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是真正的问题,有可能会由于采血误差带来的结果的不准确,通过静脉血这样更准确的采血方式,来进行验证。如果是发现了问题,再去做相应的一些更深入的检查。比如说白细胞的减少,出现了红细胞方面的贫血,以及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相关的一些问题,更需要抓紧时间来到医院采集静脉血,再做相应的一些检查。在静脉采血里边,其实有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个情况是跟抗凝剂是有关系的。有的时候有的病人通过采集的静脉血,检测出来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血小板减少的问题,但是发现病人并没有相应的一些表现,也可以通过再次采血,换用抗凝剂的方式来减少检测带来的误差。
血象高会造成哪些后果

血象高首先来看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讲的血象高还是指的是白细胞的增多,很少会把红细胞的增多或者是血小板的增多认定为血象高。因为相对的情况下,红细胞的增多和血小板增多发生率还是要比白细胞的增多少的,所以所指的血象高应该指的是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白细胞里边又分为主要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要再看血象高里边中性粒细胞增多还是淋巴细胞增多或者是异常细胞增多。如果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其实不用太紧张了。这里边最多是几种疾病,一种是感染性疾病带来的一种表现,积极抗感染就是可以改善的。还有一种就是因为是成熟的粒细胞增多,最多的是慢性的一些血液病,比如说慢性的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样的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里,也是非常好治的病。还有除了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还有淋巴细胞的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如果在血液病里边,反映的都是成熟的淋巴细胞增多,也都是一些成熟的恶性度很低的肿瘤性疾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这里边就包括了比如说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再有就是非常温和的病毒感染带来的一过性的淋巴细胞的增多。最严重的就是发现了白细胞这里面数量很多,并不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也不是淋巴细胞增多,而是看到的异常细胞或者是不能分类的细胞增多,这个时候考虑是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这样的病人就需要去做骨髓穿刺,做流式染色体及基因的检测来明确出来是急性白血病还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粒白血病能活多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要看具体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经过诊断,并且常规药物治疗,大多数能够维持长久的稳定,很少会出现那种不稳定的病情发展加重的情况。而且只要积极的治疗,最终还可以通过骨髓移植的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彻底的没有办法,所以要有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