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20-08-0766526次播放

视频内容: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针对不同人群主要有接种疫苗、饮食起居调整等。
一、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接种流感疫苗,避免致病类型的流感发生。高危人群如小于5岁的儿童,大于65岁的老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二、在生活起居方面做一些调整,比如在流感季节,居室多通风。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材。平时多做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增加抗病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是多少
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的疾病,由于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所以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根据地域的不同以及时间段的不同,可能发病率也不完全一样。整体而言,在我们国家来说,它是一个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举例来说,2019年1月到8月,流感病毒的发病率大概是204万左右,比同期的2018年的时段多出了120多万例,它的发生率也是一个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另外,死亡率同样也是呈现一个逐年上涨的趋势,可能与我们的一些环境因素,以及体质因素这些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要注意这种以增强体质、均衡营养,以适当的体育锻炼为主,减少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
语音时长 01:24

2020-08-07

63399次收听

流行性感冒与哪些疾病做鉴别
流行性感冒需要与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做鉴别。一、跟普通感冒做一定的鉴别,同时需要跟细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做一定的鉴别。流行性感冒与感冒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原体的不同。流行性感冒是由于甲型或者是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的疾病,致病病原体是以甲型或者乙型流感病毒为主,普通感冒是由于鼻病毒、咽病毒而引起的一个上呼吸道感染,除病原体不同,在症状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比如体温在39度到40度高热,同时会出现乏力、头痛以及上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以干咳为主。二、流行性感冒还需要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做鉴别。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原体是以细菌为主,比如流感嗜血杆菌,会出现一系列细菌感染的特征,也会有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进行检查时,有可能白细胞偏高,在鼻部或咽部的分泌物里也能找到相应的致病菌来鉴别疾病。
语音时长 01:23

2020-08-07

54543次收听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多久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一般是1-7天,大多数患者是2-4天。它经过潜伏期以后,会出现一个以发热(体温多在39度到40度)、乏力、头痛、身体酸痛为主要表现症状。同时患者会有一些呼吸系统的症状,比如鼻塞、流涕、清涕为主,同时有干咳以及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这些症状。流行性感冒是通过呼吸系统传染,主要通过呼吸道的飞沫,或者是密切接触所传染,其中由潜伏期或者是发作期患者所排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推荐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在打喷嚏的时候或者咳嗽的时候尽量捂口鼻,以避免飞沫传播。
语音时长 01:18

2020-08-07

59459次收听

流行性感冒是哪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以呼吸道传染为主的一种疾病。在我们国家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里面比如有鼠疫、霍乱,而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的传染病,它是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相对而言它的传染性没有甲类和乙类传染性强,致病性或者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没有甲类和乙类的危害性大。一般是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比如接触了潜伏期或者是发作期患者的呼吸道的飞沫,由于喷嚏或咳嗽排出的飞沫传播。另外有可能是密切接触的传播,比如接触到患者的因为排出的打喷嚏或者是咳嗽,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分泌物而被我们接触到,也可能引起这种传播。
语音时长 01:39

2020-08-07

50216次收听

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它主要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主要是由于处于潜伏期或者是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的一个呼吸道的分泌物,比如喷嚏或咳嗽,随着分泌物排出了这种病毒,其他健康患者吸入了这些病毒,产生的一个疾病。另外一部分可能是由于密切接触的一个传播,密切接触的传播,也是因为潜伏期的患者或者是发作期的患者,排出带有病毒的分泌物,而被健康人群接触到。比如通过手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途径传染到健康人群身上以后,由于健康人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揉眼睛、抠鼻,引起的健康人群出现了相应的流感病毒的症状。所以在流感流行季节,一直强调要多洗手。另外要养成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比如在打喷嚏或者是咳嗽的时候,尽量要捂着口鼻,尽量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
语音时长 01:23

2020-08-07

63460次收听

02:06
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的传染病,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相对而言传染性没有甲类和乙类传染性强,致病性或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没有前几种类型的危害性大。流行性感冒是以呼吸道传染为主的一种疾病。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里面,如有鼠疫、霍乱。流行性感冒是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如接触了潜伏期或发作期患者的呼吸道的飞沫进行传播;另外有可能是密切接触的传播,如接触到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分泌物,也可能引起这种传播。
02:09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的区别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的区别,主要是致病因素不同。流行性感冒致病的病原体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最常见,以H5N1或H7N9类型最常见。普通感冒治病的病原体是鼻病毒、咽病毒的病毒,所以两个主要是病原体不同,病原体不同,在检测的时候检出的病原体标本也是不同的。所引起的症状大多数具有相似的特征,如会引起发热,体温以39度或40度为多见,同时伴有身体乏力、肌肉酸疼、头疼,同时有可能伴有呼吸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或会有咽痛、咳嗽等等。
02:06
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
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是冬春季。可能与比较适合于病毒生存有关系,且经常会引起较大面积的流行。经常检出的病原体有甲型流感病毒,比如H5N1、H7N9引起的一些传染病。症状多以发热,体温在39度到40度为特征。同时伴有乏力、身体酸疼、头痛等。有的会出现局部的呼吸应症状,以鼻塞、流清涕为多见。有的伴有咳嗽,以干咳为多见,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02:09
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是多少
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所以发病率根据地域的不同以及时间段的不同,发病率不完全一样。整体而言,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2019年1月到8月,流感病毒的发病率大概是204万左右,比同期的2018年的时段多出了120多万例,发生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另外死亡率同样也是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可能与一些环境因素,以及体质因素有直接相关性。所以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要注意以增强体质、均衡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为主。
02:54
流行性感冒需要与哪些疾病做鉴别
流行性感冒在临床上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有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一、与普通感冒区别在于病原体不同。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以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为主。普通感冒是由于鼻病毒、咽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症状方面有相似性,一般有发热,同时出现乏力、头痛以及上呼吸道症状。二、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区别也是病原体不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的病原体是以细菌为主,比如流感嗜血杆菌。做检查时,白细胞偏高,且在鼻部或咽部的分泌物里能找到相应致病菌。
流行性感冒的危害有哪些
流感的危害可以引起严重的细菌感染,影响心脏心肌,能量缺乏,长期的精神不佳,还可以侵犯肝肾功能,呼吸系统,流感传染性比较强,反复不愈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流行性感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比如病毒感染、频繁的去公共场所、人比较多的地方,身体营养不良、屋子不通风,吸烟喝酒等,都容易导致流行性感冒的出现。建议多锻炼身体,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经常开窗透气。
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如果想要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发病,就务必要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平时做到勤洗手和戴口罩。同时所处环境需要保持空气流通,不可以长时间密闭,而且要适当调理饮食结构,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另外,在条件允许时可以接种相关疫苗,以便能够及时产生抗体。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一般是由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和日常的接触等途径来传染。所以预防流行性感冒需要注意传播期间避免到户外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少去公共场所,平时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带好口罩,外出的时候尽量佩戴口罩。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在冬季或者是春季,更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流行性感冒,如果婴幼儿患有这种疾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支气管炎,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现象,另外也会伴有明显的高烧,甚至体温大部分都会在,38度到41度之间,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出现明显的脑病,中耳炎,热痉挛,或者是支气管炎等众多的并发症,所以说还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