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部灼热感以及消化不良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疾病的发展往往由胃黏膜的损伤引起,切勿延误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干预措施。
1、上腹部疼痛和压痛
糜烂性胃炎的典型症状是胃部胀痛或刺痛,尤其是在进食后加剧。这是因为胃黏膜受损后,食物和胃酸刺激了暴露的组织。建议患者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和过热的食物。药物治疗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来减少胃酸分泌,从而保护胃黏膜。
2、恶心呕吐和胃部灼热感
糜烂性胃炎患者常感到恶心,有时伴随呕吐症状,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或血丝。胃部灼热感则是胃酸反流刺激食管所致。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同时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可选择少量多餐减轻胃酸对胃壁的刺激。
3、消化不良及食欲减退
由于胃黏膜炎症或糜烂,消化功能受损,会出现食物难以消化的感觉,还可能伴随腹胀。此阶段可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例如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香蕉,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状态。
4、呕血或黑便表现
当糜烂性胃炎情况加重,胃出血可能导致呕血或黑便,这是危险信号,提示胃壁受损严重,必须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内窥镜检查,并根据情况采取内镜下止血、纠正贫血或使用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喷洒等治疗。
糜烂性胃炎对健康有潜在威胁,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溃疡甚至恶性病变。建议出现症状后尽早就医,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并根据医嘱接受药物治疗,有助于促进胃部损伤修复,改善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