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成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拔罐后出现胸闷和上不来气可能是由于短暂性的不适反应、体位问题、操作不当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引发的。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肺疾病或神经系统问题。
1、短暂性反应或体位变化
拔罐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会对局部皮肤和肌肉产生刺激,可能引起轻微的不适反应。过程中某些拔罐体位如趴卧可能压迫胸腔,影响呼吸顺畅,尤其对肺功能较弱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明显。如果仅为轻度的不适反应,通常休息片刻、调整呼吸和体位即可缓解。
2、拔罐操作不当
拔罐时使用负压过强可能压迫皮肤及肌肉的神经末梢,诱发身体的应激反应,甚至引起呼吸不适。罐具位置如果不合适尤其在胸背部和心脏附近区域,也可能造成胸闷或影响血液循环。建议拔罐操作需由专业人士完成,规范力度和部位。
3、潜在的健康隐患
拔罐引发胸闷和呼吸困难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原本存在的心肺功能异常或疾病。比如心肌缺血、呼吸道感染或肺部疾病如哮喘、肺气肿等可能通过拔罐诱发或加剧症状。焦虑或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在拔罐后引发“心因性”胸闷。若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如心电图、X光检查或肺功能检测等,以排除危险疾病。
4、应对和预防方式
若拔罐后轻微胸闷,可尝试采取深呼吸法放松身体吸气至胸腹鼓起,缓慢吐气。体位压迫不适者建议坐立或平躺改善呼吸。拔罐前后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空腹、过饱或过度疲劳。结合身体状况,拔罐前需评估心肺健康,不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盲目接受高负压负重拔罐。
若拔罐后出现持续胸闷、上不来气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胸痛、头晕、心悸,请立即就医。维护健康需从科学调理和正确操作入手,拔罐应慎重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