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头痛等。发烧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但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温措施或就医。
1、病毒感染引起发烧的原因
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这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从而引发发烧。发烧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
2、如何应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
- 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腋下、颈部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 药物治疗:口服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有效降低体温。注意遵循药物说明书,避免过量使用。
- 补充水分:发烧时身体水分流失加快,需多喝水或电解质饮料,防止脱水。
3、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发烧持续超过3天,体温超过39℃,或伴随严重头痛、呕吐、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应警惕,避免病情恶化。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虽然常见,但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适当措施。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