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新生儿气胸的危险期通常在确诊后的前72小时内,这段时间内需要紧密监测病情,因为气胸可能快速进展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治疗包括吸氧、胸腔穿刺排气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干预。
1、气胸形成的原因:
新生儿气胸通常是由于肺组织结构脆弱,在压力变化如分娩过程中、机械通气或内在疾病如肺部感染、肺发育不良作用下导致肺泡破裂,进而引起气体在胸腔中积聚。早产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都是气胸的高风险因素。
2、危险期的处理方式:
在危险期内,迅速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监测与支持疗法:轻微气胸的患儿大多通过吸氧尤其高浓度氧气恢复,此方法可促进气体吸收。建议在专业医护下严密监测气体状况,避免病情加重。
胸腔减压:对于中重度气胸,需要通过胸腔穿刺或留置胸腔引流管及时排气,以缓解肺组织受压,恢复正常的换气功能。这是一种直接改善病情的方法,但需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确定。
终止潜在诱因:若气胸系由机械通气引起,应立即评估通气参数,避免压力过大对肺部的持续损伤,同时关注潜在的感染情况,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后期康复注意事项:
在急性期稳定后,应进行影像随访,评估气胸是否完全吸收。家长需密切关注病后恢复期孩子的呼吸状况,若有复发风险或喘息问题,应及时就诊。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措施,多进行复查以了解潜在肺部发育问题。
新生儿气胸的危险期需要医疗团队的及时干预和密切观察,尽早采取措施通常可有效改善预后。家长发现新生儿有呼吸急促、青紫等不良反应,应尽快前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