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预防功能性聋的方法有哪些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预防功能性聋的方法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郑志峰
郑志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功能性耳聋是指患者无听觉系统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假性听觉障碍,属非器质性耳聋,又称精神性聋或癔病性聋。常由精神心理等因素导致,但患者并非主观故意装聋。治疗方法:解除病因、暗示治疗和精神心理治疗结合。解除病因,精神性耳聋者,应关心鼓励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可给予暗示治疗,适当应用些药物,患者可突然自愈或经各种暗示治疗而快速恢复,助听器常有奇效。对突然起病且病程很短的患者,暗示疗法较为有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打呼噜正常吗

婴儿打呼噜通常并不正常,可能提示气道阻塞、鼻塞或其他健康问题,需结合具体原因判断是否需要干预与治疗。常见原因包括生理结构问题、环境因素或潜在疾病,应根据情况调整护理及必要时就医。 1、生理结构问题导致气道狭窄 新生婴儿的鼻腔和气道相对狭窄,当睡眠时呼吸道肌肉放松,气流通过阻力增大可能引起声带振动,导致鼾声。部分婴儿还可能存在暂时性的喉软骨软化症,这是一种喉软骨发育尚未成熟的表现,常在出生后几个月内有所改善。对于此类情况,家长可注意是否伴有饮食困难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无其他异常,可观察是否随成长自愈;若症状严重,需就医进一步检查。 2、环境因素影响呼吸 干燥的空气、灰尘、花粉或家庭中的宠物等可能引起鼻腔黏膜干燥或肿胀,导致鼻塞、呼吸受阻,从而出现打呼噜的现象。建议保持卧室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避免环境过于干燥。另外,定期清洗宝宝的鼻腔,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缓解因为鼻腔分泌物过多引发的阻塞。 3、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婴儿鼻窦炎、感冒、腺样体肥大或者扁桃体肥大、先天性气道异常可能是打呼噜的潜在原因。感冒或鼻窦感染时,黏膜受炎症影响,鼻道更加狭窄;腺样体或扁桃体过大可能引起顽固性鼾声,并伴随夜间呼吸暂停。如果发现婴儿存在面色青紫、睡眠中频繁憋气或白天嗜睡,需要尽早就医并通过耳鼻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小儿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需要激光切割腺样体、扁桃体手术等;轻度炎症时,遵医嘱使用局部消炎、抗生素药物。 婴儿偶尔的轻微打呼噜不一定是异常,但若鼾声伴随呼吸受到明显影响,就需要关注并干预。家长需养成观察孩子日常行为状态的习惯,必要时寻求正规医生帮助,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