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痔疮是由于产妇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和压力性改变,导致直肠及肛门部位静脉过度扩张、充血甚至脱垂。一些常见原因包括过大的腹压、分娩期间用力、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及长期便秘。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使用药物治疗和注意分娩后护理,可以减轻痔疮症状,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1、产后痔疮的原因 ① 过大的腹压:怀孕期间,子宫增大压迫骨盆静脉,导致下肢及肛门直肠部位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直肠静脉淤血形成痔疮。分娩时的强力用力也进一步加重压力,诱发或加重痔疮。 ② 激素水平波动:孕期黄体酮增加,会导致肠道平滑肌松弛,引发便秘,增加便时用力,从而刺激肛门静脉扩张。 ③ 长期便秘或久坐习惯:产后休养期间,长时间卧床或久坐,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加剧痔疮的发生。分娩后饮食调整不足,导致便秘频发,也会增加肛门负担。 2、如何缓解或治疗产后痔疮 ① 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和坚果,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缓解便秘,减轻肛门压力。 ② 局部用药:可外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肿胀和疼痛。使用时需确认是否适合哺乳期使用,并严格遵医嘱。 ③ 坐浴护理:每日用温水坐浴10-15分钟,可以缓解肛门部位的不适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痔疮症状。建议使用淡盐水或者专用坐浴液。 ④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痔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选择微创手术,如痔疮套扎术、痔疮切除术或激光治疗等,但此类手术需等产妇身体恢复后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 3、生活中如何预防及护理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关键。不要久蹲马桶,也不要长时间憋便,对肠道友好的饮食和适当的产后运动可以帮助预防便秘。避免久坐,提倡定时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流通和肛门部位的康复。 产后痔疮虽然令人苦恼,但通过科学的饮食调节、温和的药物使用及适当的护理措施,大多数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如果出现严重症状或反复发作,建议尽早就医,采取更为系统的治疗措施。合理调理、积极面对,产后痔疮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