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江苏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败血症是可以治好的,但前提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支持性治疗以及针对潜在感染源的处理。父母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
1、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遗传因素: 新生儿体质较差、免疫功能异常或者早产儿,其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病原体更容易侵入。
环境因素: 产房无菌环境不足、母体患有感染性疾病如产道感染或羊膜感染,可使新生儿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中,高风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等。
生理因素: 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自身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或病毒侵袭,此外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较脆弱。
外伤造成感染: 医疗操作如静脉插管或产时侵害性手术,可能为感染提供入口。
病理诱因: 败血症通常伴随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脐炎、尿路或皮肤感染等。
2、治疗方法
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体,同时辅以生命支持和感染源清除。
抗生素治疗: 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控制大部分细菌感染。治疗前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培养以明确病原。
感染源局部处理: 针对局部感染情况比如脐炎,可配合局部消毒和引流,减少局部扩散的可能。
支持性治疗: 使用静脉营养补给液体平衡,纠正酸碱及电解质混乱,必要时进行输血来改善循环功能。
3、家庭护理与预防
保持卫生环境: 新生儿房间保持清洁,护理人员须勤洗手,并避免与有感冒等传染病的人接触。
母乳喂养: 母乳可以提供抗体,提高新生儿的免疫能力,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方法。
监测健康状况: 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体温异常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新生儿败血症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是可以治好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密切观察健康状态。这种疾病需要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风险,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