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容易得骨癌的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身体条件和外伤经历有关,其中青少年是骨癌的高发人群。骨癌既有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病毒感染相关,因此需了解具体病因并针对性预防。
1遗传因素
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骨癌的风险,例如李弗美尼综合征Li-Fraumeni Syndrome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它们与基因突变有关,携带相关基因的个体骨癌的患病风险显著升高。家族中有骨癌病史的人,其后代也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病。若自身或家族存在类似病史,应提高警惕,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放射线暴露是骨癌的一个已知诱因,尤其是频繁接受高剂量辐射治疗的患者,未来患骨癌的风险会提高。例如,儿童时期因治疗其他癌症需要接受过放疗的患者,骨癌的发病几率可能更高。另外,某些病毒感染,比如疱疹病毒或艾滋病毒,可能通过削弱免疫系统间接增加骨癌风险。需避免接触高剂量辐射及注意防护传染性疾病。
3生理和外伤因素
骨癌高发人群中,青少年男性的比例较高,这与其骨骼快速生长、细胞分裂更活跃有关。骨骼曾经受过反复损伤或外伤的人患病几率更高。虽然外伤本身不是直接原因,但骨伤部位可能给癌变提供机会。适时调整生活节奏,避免持续骨损伤对预防骨癌有帮助。
4已存在相关病理情况
一些长期骨病或其他癌症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骨癌。例如,变形性骨炎Paget病是一种增强骨组织代谢的慢性病,患者的部分骨区域可能演变为骨癌。另外,如果其他癌症转移到骨组织中,也可能引发继发性骨癌。这些情况需要严格的医疗管理。
对于容易患骨癌的高危人群,干预措施包括定期体检、避免高危环境暴露、保护骨骼健康以及寻求遗传咨询。如果出现持续骨痛或肿胀等症状,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可大大降低病情发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