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是一种生理现象,大多情况下是正常的,尤其在年轻人和儿童中,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与潜在的心脏疾病相关。建议出现明显不适、心悸、气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1、原因:正常的生理现象和潜在疾病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因为窦房结发出信号的节律不规则而导致的心跳间隔变化。大部分情况下,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运动员,这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特别是迷走神经的活动增强,比如深呼吸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但也需要警惕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例如老年人可能因为心脏功能衰退或冠状动脉疾病导致,此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用药副作用如某些降压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可能是诱因。
2、处理建议:如何确认安全和风险
检查和诊断
如果仅是偶尔的心率不规则且无不适感,可不必过分担忧,但如果伴有心悸、胸痛、晕厥等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
非药物调理方法
对于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无需药物干预。建议适当做深呼吸练习,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并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例如适量摄入富含镁和钾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和坚果。
特殊情况下的药物或其他治疗
如果检查发现是疾病导致的窦性心律不齐,则需要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例如:
① 针对电解质紊乱:补充钾离子可以缓解低钾性心律不齐,常用口服氯化钾片;
② 针对甲亢引起: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
③ 冠心病相关:阿司匹林肠溶片降血小板聚集,必要时配合他汀类药物。
对于药物无法改善或有器质性病变引发的严重心律不齐,可能需介入治疗或起搏器植入。
行动建议:大部分情况下窦性心律不齐是良性的,但如果伴随明显不适或持续加重,应重视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排除潜在健康风险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