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沈华
沈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根据你的描述,考虑到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最好在发病时找医院检查心电图,最好检查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多源性室性早搏和频繁恶性室性早搏的发生,常伴有呼吸急促等症状,平时积极坚持治疗,注意休息保暖,饮食清淡温热,多吃蔬菜水果,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坚持锻炼身体,配合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注意完善全套检查,综合基础病情来综合判断,多喝热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源性猝死常见原因及高危因素

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而高危因素则与遗传、生活方式及慢性疾病密切相关,需提早干预和改善。 1、冠状动脉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冠心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致使心脏骤停。对于已确诊有冠心病的患者,需严格控制血脂和血压,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等药物来减少猝死风险。定期接受体检和心功能评估,有助于及时干预潜在问题。 2、心律失常可直接诱发猝死。 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其他致命性心律紊乱。早期诊断重在留意不明原因的心悸、晕厥等症状。对于有明确家族病史或既往晕厥史者,可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电生理检测明确风险。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按医嘱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有效预防猝死风险。 3、遗传性心脏病及心肌病。 遗传性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是年轻人中猝死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基因筛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十分必要。确诊后可根据病情选择β受体阻滞剂控制病情或手术治疗。 4、高危人群的外部诱因和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久坐不动等,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增加心脏负担。高压状态、剧烈运动或寒冷气候等突发场景也可诱发心源性猝死。建议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适度的运动,避免极端的情绪波动。 5、慢性疾病和代谢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等疾病常伴随心血管并发症,若未能有效控制,其长期累积继发的心脏损害会显著提高突发猝死的几率。通过降压药如替米沙坦、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降脂药及体重管理等手段,可显著减缓心脏风险的进程。 如果怀疑自己属于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建议主动咨询心脏病专家并定期复查,必要时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按医嘱规范治疗,并在高危场所配备心脏除颤器以应对突发情况。重视自身健康监测能及早发现问题、降低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