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生
北京积水潭医院
副主任医师
房性早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效果。同时,日常生活中还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早搏。
1、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这类药物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能够缓解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房性早搏,适用于没有严重基础心脏病的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中的钙离子通道,减轻房性早搏的症状,尤其适合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这类药物适合症状较重且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但因副作用较多,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诱发因素:房性早搏常受到精神压力、疲劳、咖啡因摄入过多或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减少这些诱发因素,有助于降低早搏发作频率。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量的运动如瑜伽、散步等,也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
健康饮食: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镁、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同时避免辛辣和高油脂食物,以减轻心脏负担。
3、基础病治疗
如果房性早搏由基础心脏病引起如高血压、冠心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需优先控制原疾病,这能显著减轻房性早搏的症状。例如,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需先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房性早搏可能会随之好转。
房性早搏的治疗需结合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共同进行。若症状频繁发作或显著加重,需及时就医,通过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用药是减少早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