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和磁共振指代的其实是同一种检查技术,两者没有本质区别,“磁共振”是“核磁共振”的简称,主要用于医学影像领域,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1、什么是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强大磁场、射频波以及计算机成像技术生成人体内部清晰图像的医学检查方法。它通过测量人体组织中氢原子的磁共振信号,能够显示软组织、血管、骨骼及器官的细微结构,且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损害。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是同一种医疗成像技术,之所以通常省略“核”字,是为了减少“核”可能带来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与核辐射联系在一起。
2、核磁共振能做什么?
核磁共振主要用于检查软组织的情况,包括大脑、脊髓、关节、肌肉、内脏器官等部位,对发现和诊断肿瘤、脑梗、脑出血、脊椎病变、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提供了重要帮助。其高分辨率和多维度成像能力让医生能够清晰评估患病区域,且无需注射放射性对比剂,安全性高。
3、核磁共振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的区别
与X光和CT相比,核磁共振无电离辐射,对人体较为安全。相比于超声波,它能清晰显示深层组织结构。核磁共振的优势在于软组织成像更清晰,对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某些肿瘤的检测非常有价值。
虽然核磁共振非常安全,但不适合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关节等或较为恐惧封闭空间的患者。建议在预约检查前如实告知医生个人情况,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