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灌肠需注意操作规范与禁忌症,主要涉及灌肠液选择、温度控制、体位调整、禁忌人群四个方面。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灌肠液,避免高渗溶液刺激肠黏膜,灌肠液量不超过500毫升,可配合医生开具的电解质调节药物如口服补液盐、氯化钾缓释片。
灌肠液温度维持在32-35摄氏度,过冷易引发肠痉挛,过热可能损伤黏膜,操作前需用水温计校准。
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屈膝,灌肠后保持体位10分钟,严重中暑者需同步进行物理降温,如冰袋敷腹股沟。
肠梗阻、消化道出血、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禁止灌肠,老年人与儿童需在监护下进行,可配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等退热药物。
灌肠后2小时内监测体温及意识状态,补充含钾钠的淡盐水,避免立即进食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