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1029376次浏览

放射治疗鼻咽癌有以下优势:

(1)体位固定可靠,重复性好。

(2)体外照射应选择能量较局、骨吸收少、皮肤吸收剂量较低的射线。

(3)体外照射应充分包括肿瘤侵犯的范围及可能受侵的高危区域。即除了照射鼻咽、咽旁及已受侵的淋巴引流区范围外,对未受侵的颅底及淋巴结引流区也要给予预防性照射。

(4)对部分早期患者,可计划在外照射后辅以腔内照射,有利于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5)对局部晚期患者,应适当采用缩野技术等方法以尽量提高局部肿瘤剂量,保护正常组织器官,并尽可能采取综合治疗。

(6)放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变化适当地调整治疗计划。

(7)有条件者应尽量采用CT模拟定位及三维适形和适形调强技术,能更准确地包括应照射的范围、提高照射区域剂量,同时能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

2.放疗适应证

除了明显的放疗禁忌证外,所有患者都可给予放疗,只是应根据病情选择根治性或姑息性放疗。

3.放疗禁忌证

鼻咽癌放疗禁忌证包括:一般情况极差、恶病质,或有严重的合并症;:多发远处转移:同一部位多程放疗后未控制,复发或同时转移;需再放疗的部位已发生严重后遗症

相关推荐

女性鼻咽癌症状能不能治愈
鼻咽癌是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且具有地域性,一般在广东福建地区的发病率比较高,具有流行病学的特点。鼻咽癌在女性发病率比较低,在早期是可以能够治愈的,鼻咽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分男女,任何性别都可以发生,只是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是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或者是鼻腔的反复出血、鼻堵、鼻塞,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应当及时的治疗,及早发现鼻咽部的病变,这样及早进行治疗,防止癌症的转移和扩散。鼻咽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目前的治疗包括了化疗,以及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5年存活率是比较高的,高于5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能够治愈的。
语音时长 01:35

2021-07-09

85753次收听

鼻癌会不会经常流鼻血
鼻癌随着癌症逐渐发展、加重,是会导致经常的流鼻血。但在早期有可能会表现为只是偶尔,或者少量的流鼻血,或者少量的鼻涕带血。但是,随着肿瘤逐渐发展、加重,鼻出血会越来越重,出血次数会越来越频繁,出血量会越来越多,到后期甚至可以导致不易止血的鼻出血,甚至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这是鼻癌的常见表现。另外,常见的表现还包括越来越重的鼻塞,可以从一开始的一侧鼻塞,到两侧的持续性鼻塞,越来越严重的头痛、眼眶痛,以及鼻面部的肿痛,以及牙痛,甚至牙齿的脱落,以及硬腭肿物的形成,以及面颊部的隆起,眼球突出等表现。如果有这些表现,通常就属于鼻癌已经比较晚期的表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包括取活检做病理明确诊断,明确诊断之后要考虑手术切除,必要时要加放疗。如果不能手术,要考虑放疗加化疗、联合治疗,以争取能够更好的、最大程度的控制肿瘤,使其发展不至于很快或者很严重,从而尽量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语音时长 01:25

2021-06-25

76429次收听

鼻咽癌患者能吸烟吗
鼻咽癌患者最好不要吸烟,吸烟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大,烟雾里面存在较多的有害物质,会对咽喉部产生直接刺激,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出现鼻部出血症状。烟雾里面的尼古丁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能会诱发其他的癌症。因此鼻咽癌患者一定要做好身体调理工作,最好不要经常抽烟喝酒,治疗鼻咽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保持清淡饮食,最好不要进食过于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若出现的是早期鼻咽癌,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切除病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11

56679次收听

02:35
鼻子有血丝是鼻癌吗
鼻子有血丝大多数不考虑鼻癌。鼻子有血丝常见的原因有很多,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窦炎、鼻腔良性的肿瘤等。病人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炎,天气干燥时或打喷嚏、擤鼻涕时可能会导致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黏膜破损出血,有的人是过敏性鼻炎、黏膜水肿、鼻窦炎、脓性分泌物刺激的鼻黏膜充血也可能会导致鼻涕里有血丝。当然,鼻癌有可能会鼻涕里面带血,但鼻癌在临床上发病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鼻癌的首发症状可有脓鼻涕、血涕,但是更多的可能是鼻子堵或引起眼眶、头疼、复视等副作用。
02:08
鼻癌经常流鼻血吗
鼻癌随着癌症逐渐发展、加重,会导致经常的流鼻血。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只是偶尔,或者少量的流鼻血,或者少量的鼻涕带血。但到后期可导致不易止血的鼻出血,甚至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常见的表现还包括鼻塞、越来越严重的头痛、眼眶痛、鼻面部的肿痛、牙痛,甚至牙齿的脱落,以及硬腭肿物的形成、面颊部的隆起、眼球突出等表现。如果有这些表现,通常就属于鼻癌比较晚期的表现,一定要及时治疗,明确诊断之后要考虑手术切除,必要时要加放疗。如果不能手术,要考虑放疗加化疗、联合治疗。
02:08
鼻癌早期鼻子会疼吗
鼻癌早期鼻子有可能会疼痛,因为肿瘤刺激鼻腔、鼻窦的黏膜神经,有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疼痛。但通常这种疼痛不一定必须或者经常出现,而鼻癌早期症状,有可能会出现有鼻塞,鼻塞会越来越重。另外,有可能会导致鼻面部的疼痛,有可能会导致鼻子出血越来越严重。除了鼻子疼痛,还有可能会有头痛、眼眶痛、面颊部疼痛及牙痛等相关症状。另外,鼻癌还有可能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做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必要时要取活检做病理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02:20
鼻子有压迫感是鼻咽癌吗
鼻子有压迫感,大多数不是鼻咽癌。鼻子有压迫感,更多考虑鼻窦的病变。比如说有鼻窦炎,会导致病人眼眶周围包括脑子的闷、胀等这些感觉,可能少数病人感觉是压迫感。也有一些人因为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偏曲的中隔刺激了鼻甲黏膜,可能会导致反射性的头痛,如果比较轻微的,可能也是有个压迫感。鼻咽癌常见的症状,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是因为反复的中耳炎,才发现的。有的人是因为颈部的包块,颈部已经有淋巴结转移了才发现。当然,也有病人是回涕带血、头痛等这些。
02:20
耳闷堵感一定是鼻咽癌吗
耳闷堵感不一定是鼻咽癌。由于鼻咽癌的肿瘤组织,侵犯或压迫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的异常,不能调节中耳压力,导致中耳形成负压状态,这时病人会出现耳闷的情况,严重的可以导致中耳有渗出,形成中耳炎。患者通过鼻内镜检查,看咽鼓管周围是否有肿瘤,或其他组织增生压迫,同时做听力检查,看中耳听力是否受到影响。还有一些病人,耳朵闷堵感是由于鼻炎,鼻窦炎等引起。如果是由于鼻炎、鼻窦炎,可以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咽部腺样体肥大,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果是由鼻咽癌引起的,可进行放射治疗。
鼻咽癌复发怎么办
在日常门诊中,经常碰到一些鼻咽癌复发的患者,由于反复多次放疗,双侧咬肌、涎腺都已纤维化或萎缩,导致张口困难、严重口干,进食及说话障碍,有些甚至还有顽固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反复耳闷、中耳流脓,听力明显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鼻咽癌可以运动吗
患上了鼻咽癌可以运动吗?鼻炎癌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所以鼻咽癌的危害比较严。那么如何更好的治疗鼻咽癌呢?患上了鼻咽癌可以运动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坚持做好鼻咽癌放疗后要如何护理
鼻咽癌是一种低分化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故临床多采用放射治疗为主。但放射治疗的并发症较多,坚持做好放疗后的生活护理对提高放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关系重大。
鼻咽癌会不会发生传染
鼻咽癌会不会发生传染?鼻咽癌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属于恶性肿瘤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很多人担心该疾病会传染,那么,鼻咽癌会不会发生传染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鼻咽癌的症状
对于鼻咽癌患者,鼻子涕血和出血是比较明显的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鼻部用力吸气,可能会出现鼻腔涕血的现象。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鼻部大量出血的现象。有些肿瘤在鼻咽部浸润生长,还会引起鼻塞、鼻痛,患者感觉呼吸费力、进食困难。还有些鼻咽癌患者的肿瘤生长在咽隐窝等位置,肿瘤压迫咽鼓管、咽口,出现一些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出现的症状也可以帮助判断鼻咽癌。鼻咽癌还会引起头痛,临床上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鼻咽癌侵犯到眼部时,可能引起失明、视野受损、幻视等,眼球活动受限,有些患者还有眼球突出的症状。鼻咽癌转移后,可能会引起全身细胞浸润,一经发现,要尽快治疗。医疗上采用放射疗法和手术疗法。患者在日常中需要服用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等药物控制病情。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17

49874次收听

痰里带血怎么办
痰中带血的情况比较多,首先要积极找出病因才能够对因治疗。痰中带血可见于多种急、慢性呼吸道炎症、肺实质炎症,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核等疾病。另外,肺循环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也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如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心病、心力衰竭等;血液系统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减少;传染性疾病、系统性疾病也有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比较少见的有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也有可能会表现为痰中带血,还有鼻腔出血回吸后会出现痰中带血。临床常见的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引起的痰中带血,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完善胸部CT检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出血的部位以及出血的原因。痰中带血可以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止血,关键是找出痰血原因。
语音时长 01:26

2019-12-06

59318次收听

鼻咽癌症状有哪些
鼻咽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鼻咽癌患者早期会出现头痛,皮肌炎,脸部发麻,视力模糊,出血以及中耳炎,鼻塞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导致鼻咽癌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环境污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