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

发布时间:2020-11-2064515次浏览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危害患者自身的健康,对其他人也是巨大的威胁,因此面对传染病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治,说到胆囊息肉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该疾病的发病率却是很高的,那么,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呢?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叫做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但是,该疾病是不会传染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胆囊息肉注意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在治疗胆囊息肉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它的大小,如果是比较小的息肉,绝大多数还是良性的病变,我们可以随时的进行观察,一旦息肉比较大,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通过手术去进行治疗。而是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能够将息肉直接的切除,术后我们也需要去进行预防。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几大危害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胆囊粘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容易引起突起性病变的疾病,早期的时候症状并不是太明显,因此这种疾病也是比较难发现的。慢慢地患者会感到右上腹部不适,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息肉,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胆囊息肉能被治愈吗
胆囊息肉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假如伴有结石时,会有可能出现胆绞痛。但是有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只有在健康体检或诊断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那么胆囊息肉能被治愈吗?
怎样能治好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假如伴有结石时,会有可能出现胆绞痛。但是有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没有症状,专家称只有在健康体检或诊断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
胆囊息肉发作时紧急处理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常常造成患者延误。胆囊息肉发作时应该如何紧急处理?
03:08
胆囊息肉能保胆治疗吗
胆囊息肉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如果息肉不大于一厘米,做B超证实不是宽基底,又没有异常的血流信号,也不会堵塞胆囊管,造成胆囊的排空障碍、肿大,这种息肉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保胆治疗。保胆治疗,饮食上要注意减少油脂的摄入,还要进行规律的作息生活时间和规律的饮食,减少饮酒,减少肉质的这种摄入。必要的时候,服用一些中药,如金胆片、消炎利胆片等。如果胆囊息肉超过一厘米,可以采取保胆取息肉手术,但是一定要证实是胆固醇性息肉,并且没有可疑癌变,如此才能切除息肉保留胆囊。
胆囊息肉注意哪些事项
胆囊息肉发生后要做根据息肉直径大小决定是否做手术。若直径小于1公分,定期观察即可;若大于1公分,要外科手术干预,且将息肉切除后做病理性检测,明确疾病类型,了解有无癌变可能。胆囊息肉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胆囊息肉不需任何治疗。这是由于胆囊息肉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癌变。胆囊息肉主要病理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胆固醇性息肉,不会癌变;另一种是腺瘤样息肉,可能癌变。对于胆囊息肉,单纯从影像学上看,包括做B超或做增强CT,有时很难完全明确胆囊息肉病理类型,需通过手术把胆囊切除,之后做病理切片,分析病理类型。无论什么类型的胆囊息肉,只要息肉直径在一公分以下,定期监测和随访,包括每半年左右去做次胆囊B超,观察息肉大小变化即可。对息肉大于一公分的情况,要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主要是指把胆囊息肉连同胆囊一并切除,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理性质。
语音时长 01:58

2020-03-16

56378次收听

胆囊息肉样病变如何治疗
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胆囊息肉样病变,跟胆囊息肉基本上一个概念,进行B超检查时,看到胆囊腔内病变,不能确认是胆囊息肉还是胆囊结石,这时可能会写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从临床观察来看,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治疗,以直径做临床决策,比如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建议做胆囊切除手术,如果息肉直径不到一厘米,建议密切随访观察,包括半年左右时要复查一次超声,然后观察息肉大小变化。对于息肉患者可能心存侥幸,觉得能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善,让息肉消失,其实没有明确科学依据,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有效药物。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很难控制息肉生长速度,所以主要以观察为主,如果大于一公分尽早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9

2020-03-16

52559次收听

胆囊息肉怎么确诊
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是根据B超、腹部增强CT、病理检查来进行。因为B超检查手段成本比较低,而且开展得比较简单。在进行B超检查时,都会发现胆囊腔内有中等回声或中等偏强回声的凸起,就考虑基本上是胆囊息肉。但胆囊息肉有些特殊情况下需跟胆囊的肿瘤性的病变相鉴别,主要是在胆囊息肉比较大的情况下,比如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公分或B超提示胆囊息肉血供很丰富。除做B超以外,还要给患者进行腹部增强CT的检查。腹部增强CT,如果单纯性的息肉的情况,基本上息肉血供会比较少,而对于腺瘤样的息肉,甚至已经癌变的息肉,腹部增强CT息肉的血供可以很丰富。在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同时,还可以给患者完善血液的检查,主要是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对于比较大的腺瘤样息肉或已经癌变的胆囊息肉,可能会合并血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胆囊息肉最终确诊是需病理去确诊。进行完术后切出的病理组织去送做病理切片,对于息肉的性质才能有明确的诊断。
语音时长 02:03

2020-03-16

62168次收听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什么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两种,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切口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呕吐,以及手术相关的出血;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腹胀,腹泻、隐痛等。一、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包括胆瘘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技术,以及术后采取对症的药物治疗,往往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二、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是由于胆囊切除后,缺少胆汁浓缩的器官,导致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引起脂肪消化不良,胆管下段括约肌痉挛以及胆汁相对不足导致症状。很多患者由于饮食控制不佳,在术后长期存在上述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术后严格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成分,对症的使用利胆补充消化酶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并做定期检查,可以明显地降低术后不适表现。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24

68482次收听

02:38
胆囊息肉治疗
胆囊息肉,首先要鉴别是真性息肉还是炎性息肉,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无继发症状以及潜在的是否有癌变的风险等一系列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临床上一般会建议超过一公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考虑手术切除治疗。胆固醇性息肉,它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成分,只是一些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的黏膜上,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可能形成进一步的胆囊结石。这种结石要密切随访,看它有无引起进一步的症状,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溶石利胆的药物进行逆转。
02:10
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
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往往是和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或比例失调,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胆囊内胆固醇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的多发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具体形成的原因不清楚,那么对于腺瘤性息肉我们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及息肉的大小、形态、基底是否有血流,来判断其有无发生癌变的风险,那么炎性息肉是由于长期慢性的胆囊炎特别是胆囊结石刺激以胆囊壁内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病变!那么,无论是哪一种息肉,我们的建议都是要通过检查来确定其胆囊息肉的性质,并通过动态监测来观察其变化情况,对于有症状或者是有癌变风险的胆囊息肉,则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02:46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手术做完切除以后,一般需要有几个注意点:一是手术后,早期患者恢复饮食要尽量缓慢,手术后第二天一般建议病人可以吃一些清淡的流食,在1到2周之内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二是胆囊切除手术以后,胆汁的储备能力就会出现短时间不足,有些患者可能就容易出现在进食油腻的食物以后,出现腹泻,这个时候在手术后早期的时候可以加用一些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来辅助消化的功能,而到后期由于身体的适应和代偿功能会合并出现胆管增宽,从而替代一部分胆囊的胆汁储备的功能。
患了胆囊息肉严重吗
胆囊息肉是很常见的一种息肉,一般会几种息肉混合存在于胆囊肿。息肉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它的严重性跟息肉的大小以及症状有关系。不过如果息肉短期内症状增加增大,或者是有癌变可能的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那么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息肉的症状一般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胆囊区压痛等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及时就医。
01:47
胆囊息肉病人平时注意什么
对于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来说,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是需要进行低脂饮食。低脂饮食指的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该要少吃油腻的东西,对于烧烤类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比如说一天三餐,在早晨吃油腻的东西,到中午和晚上,就要尽量少吃。还有患上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该时常去进行监测,因为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是和息肉的大小有关系。所以,要时常去医院进行彩超检查,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的大小超过一公分,或者是在短期以内,比如以三个月为界,息肉的生长速度超过0.1公分,就可以认为息肉的生长速度比较快,这两个指征,都是胆囊息肉出现恶变的表现。所以,胆囊息肉的患者,需要早期就医,让大夫去判别是否需要手术。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预防
预防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病人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实际上是胆固醇结晶。这一部分病人,建议一定要吃早点。经过一天晚上的进食,胆囊里面充满了胆汁,而且浓度比较高。通过吃早点以后,胆囊一收缩,把胆汁排到肠道里面去,胆囊再接收新的胆汁,这个时候它存留或者浓缩的时间不会太长,就可以减少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发生。还有真正的胆囊息肉的这部分病人,实际上不可预防,但是它占的比例非常小。
语音时长 01:00

2018-09-07

56709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