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发布时间:2020-12-1027223次浏览

肾病是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的,人们应该警惕起来,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肾脏,应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肾病综合症的出现,如不及时治疗的话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伤害的,肾病综合症如何保健方法也是很多的,生活中应该注意了解,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方法。

1、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肾病综合症如何保健必须顺应天气的变化规律,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中午最好能安排时间睡一会,这样可以保证体力。另外,阳光中有一些有害的射线,极易侵害人体造成皮肤炎症,肾病综合症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故应慎照日光,以免因皮肤炎症加重病情。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肾病综合症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过多的吃水果,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如西瓜虽然可利尿消肿,清热消暑,但多食则尿过频亦增加肾脏负担。夏季肾病综合症如何保健应慎用凉冷饮品。

3、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疾病的恢复有益。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但应注意锻炼的时间,以早晨及傍晚为宜,切不可在中午或阳光强烈时锻炼。患者还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在大量运动后,要及时的洗澡,避免细菌的滋生和分解。

肾病综合症的症状会表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那么,肾病综合症的症状有哪些呢?这是肾病综合症患者必须了解的。肾病综合症的发病主要是以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肿为主,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

对于怎么才能有效治疗肾病综合症这个问题,相关专家介绍要想更好的治疗该疾病,就要抓住肾病综合症的发病以及症状出现的根本原因,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患者才会取得一定的疗效。而西医多是从抗炎、减少炎症性反应为其治疗的目标,在短期内缓解肾病综合症病人的尿蛋白漏出,减少因大量蛋白尿而出现的低蛋白血症等问题。利尿剂的应用则能在迅速缓解病人身体浮肿的症状。首选对肾脏损害较小的药物。

肾病综合症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治疗及时,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但是,如果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不够及时,就会导致患者的肾脏病理变化加重。这时临床上多采取临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小药物副作用,并使药物间发挥协同作用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蛋白尿等症状,但不能单纯以症状消除为唯一的目标。

了解了肾部的保健工作后,生活中应该积极的治疗,养成好的饮食问题,要注意水果的选择,不要吃冷食,也不要长时间的坐着,锻炼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及时的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关推荐

肾病综合征复发吗
肾病综合征是有可能会复发的。临床上常见的肾病综合征,尤其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类型,比如微小病变肾病是一个非常容易复发的这个肾脏病。尤其是跟免疫相关的肾病综合征,像常见的原发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或者是膜性肾病,在治疗得到完全缓解后,有的人可能会在感染、劳累等应激因素的刺激下,肾病综合征复发。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诊,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若出现尿蛋白增高的话,要尽早就医,避免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31

2021-12-30

55157次收听

膜性肾病综合症有危险吗
膜性肾病从病理上来分为一、二、三、四期。一期膜性肾病相对来说不严重,容易缓解,而二、三、四期特别是蛋白量比较多,产生并发症时,情况较为严重。对于膜性肾病来说,要重视三点。第一个要关注蛋白尿,第二个关注血浆蛋白,第三个要高度警惕有没有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当这些并发症不明显的时候,膜性肾病综合征就不算严重,一般来说采取积极的治疗模式就可以缓解病情。
语音时长 01:14

2021-12-30

70277次收听

膜性肾病需要终生服药吗
膜性肾病大多数人群不需要终身服药。一般来说,根据蛋白尿、血浆白蛋白的情况,膜性肾病可以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大部分膜性肾病人群经过规范性的治疗,蛋白尿的情况都能得到缓解,不需终身用药;但是少数药物不敏感或者是治疗不规律或者是反复发作的人群,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用药。
语音时长 01:15

2021-12-30

62729次收听

02:03
膜性肾病综合症严重吗
膜性肾病从病理上来分为一、二、三、四期。一期膜性肾病相对来说不严重,容易缓解,而二、三、四期特别是蛋白量比较多,产生并发症时,情况较为严重。对于膜性肾病来说,要重视三点。第一个我们要关注蛋白尿,第二个关注血浆蛋白,第三个要高度警惕有没有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当这些并发症不明显的时候,膜性肾病综合征就不算严重,一般来说采取积极的治疗模式就可以缓解病情。
02:05
膜性肾病需终生服药吗
膜性肾病大多数人群不需要终身服药。一般来说,根据蛋白尿、血浆白蛋白的情况,膜性肾病可以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大部分膜性肾病人群经过规范性的治疗,蛋白尿的情况都能得到缓解,不需终身用药;但是少数药物不敏感或者是治疗不规律或者是反复发作的人群,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用药。
肾病综合征诊断依据
了解肾病综合征诊断依据非常重要,虽然肾病综合症和糖尿病一样是我们生活中相对来说常见的病症,要不是肾病综合症的威胁性,这样子的问题也不会成为热门,但是人们对于它的却还不是很了解,这就使不少的人对于肾病综合症存在这样的疑问,肾病综合症治疗难吗?
肾病综合征能治好吗
肾脏在人体里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健康的肾脏,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才能得以维持,而肾病综合征的产生必定会使肾脏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使患者受到极大伤害,很多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发现,
早期肾病综合症都有什么症状
每个人都会得病,只是每个人患上的疾病不同而已。事实上肾病综合症患者,只要能够把握住肾病综合症的前期最佳治疗时间,那么早期肾病综合症的治疗难度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广大肾病综合症患者,对于患病初期的治疗一定要重视。那么,早期肾病综合症的症状有哪些具体特点?早期肾病综合症的症状具体特点主要有:1
肾病综合征有什么怎么诊断
       肾病综合征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病理结构的,很多时候肾病综合征患者都不太容易发生自己的病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治疗患者自身的疾病,很多时候肾病综合征患者还容易区分错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方法,那么、肾病综合征有什么诊断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有关肾病综合征有什么诊断方法的介绍。       肾
肾病综合症能治愈吗
随着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病综合征患者多可长期存活。对于微小病变性肾病,绝大多数的患者对激素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缓解率较高,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而对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出现持续大量蛋白尿伴难以控制的持续高血压,并且发病时肾功能已经受损,此时预后不佳,治愈的可能性较小。原发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20%的病例可以出现临床长期缓解,而30%~40%为持续性的尿检异常,但肾功能保持正常。25%~50%的患者在1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这些病人是不能治愈的。
语音时长 01:25

2020-02-14

58660次收听

肾病综合症饮食注意事项
得了肾病综合症的患者加强饮食护理措施可以加快康复速度,而由于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大量丢失,因此平时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同时要注意限制盐分的摄入量。如果有明显的浮肿症状,还要限制水分的摄入量。
02:25
肾病综合征能治好吗
如果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微小病变,病变相对比较轻的,在临床上治疗的话,这些病人,绝大多部分病人对激素治疗比较敏感。所以大部分病人都能够完全治好,当然它可能激素敏感的时候,又是个激素依赖,会容易复发。另一些病人表现为局灶节段硬化或者膜性肾病,目前的临床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就是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一些生物制剂。大部分人也可以得到缓解或治好,狼疮性肾炎用激素免疫制剂、生物制剂,它的效果也比较好。糖尿病肾病,随着糖尿病的进展,他病变总是向前发展的,很难把它完全治愈。但是只要能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能够延缓肾功能的进展,淀粉样变的预后就没有微小病变效果好。
肾病综合征有多大危害
血浆白蛋白明显减少、小于20克每升的微小病变的病人和膜性肾病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血栓,严重者可以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和肾静脉血栓;如果栓子脱落还可能造成脑梗塞和肺栓塞。还有会出现肾病综合征,合并严重的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可轻可重,如果病人单纯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减少,没有明显并发症,可能肾病综合征并不危及到生命。但是有病人是合并很严重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17

2018-09-21

49770次收听

01:53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来说,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水肿。轻症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主要是出现下垂部位的水肿,比如患者的足踝部以及小腿胫前的部位会出现水肿;严重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这种水肿会肿到大腿的部位。对于低白蛋白血症严重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腹水,甚至还可以出现胸腔积液。另外,因为水钠潴留而引起的高血压,也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的症状。除此之外,因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果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出现少尿、水潴留,而且会出现高血压以及血肌酐明显升高的情况;如果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会出现血栓的症状,出现双下肢粗细不一;如果病人有合并感染的情况,就还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等肺部感染的症状。
01:46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NS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构成。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NS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白蛋白肝脏代偿性合成和肾小管分解的增加。NS时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造成NS水肿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