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腰肌劳损怎么治比较好呢

发布时间:2020-09-1658097次浏览

其实对于腰肌劳损这种疾病如果我们处理的话,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这是因为腰肌劳损这种疾病如果长期的生活在劳累的环境下那么患者的疾病痛苦就会增加,随着我们对疾病研究的进展加快,患者也需要及时的了解疾病的治疗,那么究竟得腰肌劳损怎么治比较好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1、消除病因:除了在劳动中注意腰背部体位、避免使腰背肌处于高张力状态的前屈位外,尚应注意劳动的节奏性。对非此体位无法操作的工作,应选择较为符合腰部生物力学的坐姿,并经常更换,不宜在一种坐姿下持续过久。每间隔1~2h,做一次工间操或类似课间休息的腰背部活动,对本病的防治十分有效。此外,对气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亦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

2、腰肌锻炼:对慢性劳损者,增强以骶棘肌为主的腰背肌锻炼,不仅可通过增加肌力来代偿病变组织的功能,且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腰背肌锻炼的方式较多,以飞燕点水(或称蜻蜓点水)式为佳,3次/d,每次50下(开始时可较少)。

腰肌劳损应该怎么治疗以上从两个角度给出了总结,但是我们还需要了解的就是腰肌劳损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及时的做好保健工作,因为患者及时接受疾病的治疗,如果不能做好保健的话,也会导致疾病严重性和治疗困难的增加。

相关推荐

03:06
腰很累是怎么回事
腰很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背部肌肉劳损,或称为腰背肌筋膜炎,该情况多见于青壮年人,尤其是经常伏案工作的人群。因为长期需保持姿势,此时腰椎负荷相当大,久而久之会出现腰肌劳损,局部发生无菌性的炎症,导致腰部的酸痛、不适、迁延不愈。另外,常见原因是腰椎间盘,还有腰椎椎体和椎间小关节突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该情况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因为退行性改变和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腰椎、椎体周缘和上下关节突之间会出现骨赘增生,刺激周围的肌肉、肌腱,还有韧带结缔组织产生炎性,从而引起腰部酸胀、疲惫的感觉。还有,瘦高体型的女性,或因减肥而过度节食的女性,腰部肌肉力量往往是很差的,也易出现腰部的疲劳不适。
为什么腰两边会疼
双侧腰痛常见的原因包括腰肌劳损、泌尿系结石和妇科疾病等。一、腰肌劳损主要是指双侧腰肌的慢性疲劳性的损伤,多见于久坐或长期过度劳动或者活动或者不正确的姿势的运动造成了腰肌劳损,可以通过腰肌的功能锻炼包括中医中药的治疗,比如理疗、针灸等来减轻症状。此外,还可考虑口服消肿止痛的药物,局部贴敷一些膏药。二、泌尿系统的问题,泌尿系的问题包括泌尿系结石和感染以及泌尿系肿瘤。三、有些妇科疾病会引起双侧的腰痛。
语音时长 02:13

2021-09-29

69075次收听

左边腰一阵阵针扎的疼怎么回事
左边腰一阵阵针扎的疼有可能是患上了左侧肾结石,也要考虑是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是腰椎管狭窄所致。若女性出现这种现象,有可能是患上了妇科疾病。
腰肌劳损的后遗症
腰肌劳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普遍性的发病率,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发病率更是高,但是这个疾病的治疗,也不是太过困难,可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样而掉以轻心,我们要谨防腰肌劳损的后遗症的发生,所以下面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导致腰肌劳损原因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腰肌劳损,因而,为了幸免腰肌劳损的发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须要对其常见诱病因素有所熟习,以便于针对病因进行防范,那么,导致腰肌劳损原因?请看下文带来的介绍,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些吧。
导致出现腰肌劳损现象的发病原因
骨科疾病中,有种疾病为腰肌劳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腰肌劳损,但是生活中有部位中老年人都易患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引起腰肌劳损的病因主要是什么吧。1、棘上、棘间韧带慢性损伤是腰肌劳损的病因之一。绝大多数腰肌劳损患者有损伤史,弯腰时下腰部感觉酸痛无力,或腰部有断裂感;部分腰肌劳损患者还可伴有
怀孕腰肌劳损怎么办呢
做过妈妈的女人都知道,在怀孕期间是不能随便服用药物和过多的接受电子辐射的。如果在怀孕期间生病,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对于一些头疼脑热的忍一忍就好了,如果在怀孕期间患有腰肌劳损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那么怀孕腰肌劳损怎么办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慢性腰肌劳损怎么治
如果病人出现了慢性腰部肌肉劳损的情况,就会反复的出现腰部两侧明显的酸胀疼痛情况,特别是在受凉以及腰部受力活动以后,疼痛的症状格外明显。从而严重影响腰部正常的受力活动。所以在病人出现慢性腰部肌肉劳损以后,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反复的弯腰活动,并且也要避免腰部的外伤,在症状发作时,可以行腰部的针灸、理疗、推拿的治疗来解除肌肉的痉挛,从而缓解腰部疼痛的症状,必要时可以口服肌肉松弛剂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来促进症状恢复。并且症状缓解以后,平时可以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受性,从而缓解腰肌劳损症状,和避免腰肌劳损症状的复发。
语音时长 01:28

2020-03-19

60422次收听

腰肌劳损怎么治疗
腰肌劳损要分析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如果是一个急性的腰肌劳损,一次打球不慎就把腰给伤了,这种腰肌劳损肯定是要休息,然后用药物。如果是慢性的劳损,慢性劳损我经常治疗,医生告诉病人,如果长期伏案工作,你的腰背部放一条枕头,在你座位上放上枕头,这样的话减轻这种腰椎的压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一定要注意坐姿你的坐姿,不要像葛优瘫一样就瘫到床上或摊到沙发上了,这种坐姿是最损伤腰椎的。因为你瘫下之后,全身的重量全就压在腰上了,所以它腰椎的负荷会增加,椎间盘的压力会增加,所以说坐姿一定要正确。第三个就是要一定要定期的体育锻炼,加强腰背肌的锻炼,你比方说你游泳或者慢跑或者做一些在体育馆或体育中心里面做腰背肌的这些拉伸力量训练,都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这样才能预防或治疗一些腰肌劳损。
语音时长 01:16

2020-02-25

53113次收听

腰部肌肉拉伤怎么办
肌肉拉伤轻重程度或者扭伤时受到的力量大小,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等不同程度的肌肉拉伤,恢复时间也有所不同。轻度的肌肉拉伤,注意适当的休息,口服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就可以很快的恢复;中度的肌肉拉伤,要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需要口服止痛药以及外用对症止痛药物治疗;重度的肌肉拉伤,一般发生后腰椎活动明显受限,有时候翻身起床受到明显的限制,发生这种情况要注意严格卧床休息,口服药物及外用药物,有时候需要结合一些手法治疗。腰部肌肉拉伤以后恢复的时间和受伤的程度,还有每个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要注意调整好心情,在腰部不怎么疼痛的时候,积极的开始恢复性的功能锻炼,促进腰部肌肉拉伤的恢复,一般情况下7~10天会有明显的好转。
语音时长 01:31

2020-01-09

55451次收听

01:40
腰肌劳损食疗方法
腰肌劳损食疗临床上非常常用,可以口服一些壮腰补肾的食物,一些活血通络的食物,如海参、蛤蜊、韭菜、枸杞子,还可以吃一些动物的内脏,如动物的肾。还有一种食疗,我们推荐的是熬粥,熬粥时放一些枸杞,你比方说爱熬汤的时候,你比方说吃那种咱们膳食录上有一个方式叫当归补血汤,当归羊肉补血汤,就是熬粥的时候放当归,既活血又通络还有补肾的作用,然后再放羊肉,这种食疗方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但是我觉得腰肌劳损,食疗方法可能还需要在休息,用药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作用。
严重腰肌劳损会导致哪些问题
腰肌劳损人群导致腰部的功能受影响。腰椎不稳定的情况下,强行做事情,会导致受伤机会大很多,包括一些更严重的其他疾病。腰肌劳损会导致腰部的功能,就是机能受影响,继而影响腰椎的稳定性。在腰椎不稳定的情况下,强行去做事情,持久的做工作,就会导致受伤的机会大很多,包括引起一些更严重的其他的疾病。比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韧带损伤,都可能是从腰肌劳损初始的情况逐步演化出来的,所以腰肌劳损往往是腰部的功能受限受损的第一步,接着可能会导致一些其他问题的出现。
语音时长 01:03

2019-04-29

68004次收听

02:36
腰肌劳损的症状特点
腰肌劳损的症状是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腰肌劳损通过卧床休息,保持放松的姿势或者中医理疗的方法可以恢复,症状也可以随之缓解。
02:12
腰肌劳损怎么治疗
腰肌劳损需要做到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进行功能锻炼,做好日常保健,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首先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平时的自我保健,多加功能锻炼,配合针灸、中药、康复等综合治疗;及时的功能锻炼和康复后保健。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后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保健也必不可少,可以使腰肌劳损得到恢复。
01:18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对于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来说,强调锻炼要大于治疗。在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方面,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以及安全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就会很好。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在平时,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要注意矫正不良体位;进行锻炼,应该适当。要注意加强腰背肌的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如采取俯卧位,去枕,然后用力挺胸抬头,双手双脚向空中伸展;也可仰卧床上,去枕、头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部动作。此外,患者还可以适当配合理疗、推拿、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如果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注射皮质类固醇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外用肌松药及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