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引起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8-07-3056940次浏览

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典型的恍惚状态见于催眠,巫术或迷信活动中施术者与“鬼”、“神”进行交往之际,以及某些气功,如鹤翔桩之类,诱导的入迷状态。处于恍惚状态的人,如果其身份为神灵或已死去的人所替代,声称自己是某神或已死去的某人在说话,则称为附体状态。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是不随意的,非己所欲的病理过程;患者的运动、姿态和言语多单调、重复。通过他人或自我暗示,可随意控制这类状态的出现或消失者,属一种与特定文化或迷信相关行为;虽呈意识分离现象,不应诊断为分离障碍。其发病原因有:

  1、精神心理因素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病因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各种不愉快的心境,气愤、委屈、惊恐、羞愧、困窘、悲伤等精神创伤,常是初次发病的诱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少数病人多次发病后可无明显诱因,而以后因联想或重新体验初次发作的情感可再发病,且多由于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引起。如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妇女被德国法西斯军队侮辱,以后每逢路过正在放映战争电影片的电影院时,听到传来的枪炮声,即发生抽搐发作。发作有利于病人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得别人的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补偿。

  2、易感素质

躯体化障碍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多不明显。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有易感素质者遇较轻刺激易发本病。

  3、器质性因素

曾有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中,约2/3伴有脑部疾病或曾有器质性脑病。32%的患者曾有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癫痫病史。

  4、遗传因素

本病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研究发现该病部分患者有遗传素质。

  5、社会文化素质

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对本病的发生与发作形式及症状表现等也有一定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