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拇外翻后怎么运动

发布时间:2020-12-1028065次浏览

拇外翻是一种典型的骨科矫形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治疗方面主要可以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法两种,具体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患者还可以通过运动缓解,那么拇外翻后怎么运动?我们这就了解一下。

一、站立时两脚趾同时向上跷或交替跷脚趾。坐着跷脚趾方法同上。尤其是使用电脑或在电台、电视台或其他电磁场强度较大的工作环境中,不仅手动,脚趾也应用力向上跷动,以增强体内生物电来抵御外来的磁场对人体微磁场平衡的干扰。在晚睡早起时,可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用脚趾抓挠或用大趾压住二趾背向下弹100-200次。

二、走路时,每逢脚离地面的瞬间,脚趾向上跷1次,跑步时也可以这样跷脚趾,上下楼时同样可以如此。骑自行车时,当向前踏脚踏板时,脚趾向下压1次,当从下向后上方抬脚踏板时,脚趾向上跷1次。这个动作既不难又没有副作用,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三、活动脚趾上了年纪的人,不锻炼独立活动的能力,走路、站立时就容易摔倒,其原因之一就是小脑萎缩的速度加快了。人的平衡中枢在小脑,经常练独立动作,很容易克服这一弊病。中老年人初练太极拳时站立不稳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老年人要想延缓小脑萎缩,就应该练习独立动作(初练者需靠近桌子或墙,以防摔倒),方法如下:

1.一条腿独立,另一条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以踝关节为轴,脚趾向上跷,同时带动脚部向上跷,然后再向下压,返至向上为1次。照此动作重复做16次。然后换另一腿独立,另一腿抬平,按照以上动作,重复做相同次数或左腿多做几次。

2.再交换另一腿独立,另一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以踝关节为轴,脚部向里拐踢毽子,再向外拐,返至向内拐为1次。照此动作,重复做16次。

3.以踝关节为轴,用脚带动足部向内旋转16次。

4.动作同上,只是改变方向向外旋转。待独立稳定性增强后,可将第一个动作和第二个动作连起来做。随着独立动作的锻炼,稳定性会更强,即可三个动作或四个动作连起来做。随着稳定性的增强,还可以再增加向前蹬脚或分脚蹬(脚尖向上,用足跟前蹬脚)的动作。

相信大家通过上述内容对拇外翻的运动治疗也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了,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上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依据。如果发现自己的拇指发生了不良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不要延误治疗时机增加治疗的难度。

相关推荐

得了拇外翻能根治吗
很多女性朋友为了增添自己的气质,总是喜欢穿着高跟鞋逛来逛去,而时间久了,拇外翻就是找上我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患有拇外翻的人,虽然这种疾病不会带来过多的疼痛,却着实让患者的外观形象受损,那么,得了拇外翻能根治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
得拇外翻会不会死人
在所有的骨关节疾病当中,发病次数比较多的就要算拇外翻了,得了拇外翻以后必须及早去医院接受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就可以避免出现这些危害了,那么,得拇外翻会不会死人?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拇外翻的危害表现吧!
怎样预防拇外翻发作
现在拇外翻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但是还是有少量的朋友们患上这种疾病,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好的,只要我们平时做好治疗工作就可以了,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怎样预防拇外翻发作?
踇外翻怎么治疗
踇外翻轻度可采取赤足运动、拇趾向内侧掰动、穿合适的鞋子、借助矫形器械治疗。严重踇外翻可选手术治疗,分为软组织手术跟骨性手术,一般通过软组织手术治疗,不建议联合骨性手术。踇外翻是常见一种足部疾病,产生疼痛并影响到正常生活质量。轻度可采取:1、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踇外翻恶化程度。2、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可以有效防止踇外翻加剧。需要患者了解有关踇外翻矫正知识。3、穿合适的鞋子,可防止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轻度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夜间在拇趾内侧铺一直夹板,使拇趾逐渐变直。同时应用矫形鞋或平足鞋垫矫正平足症,属于踇外翻矫正措施。4、借助矫形器械对踇外翻有一定治疗作用。严重患者可选手术治疗,软组织手术术后通过踇指矫形垫,大约术后2周可以下地负重,轻度适应。如踇外翻软组织手术无法解决问题再联合骨性手术,造成微骨折矫形,则术后需要4至6周左右取出内固定后,可以下地负重。
语音时长 02:45

2020-04-10

51501次收听

大脚趾外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大脚趾外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损害脚部的一种足部疾病。轻微的是影响走路,比较严重的就会对整个脚部都会有很严重的损伤。所以对于治疗方法上有传统意义上对于生活习惯矫正上的保守治疗,而对于比较严重的人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拇外翻的病因是什么
出现拇外翻的病因是非常多的,首先紧束前足的鞋子就会导致拇外翻的情况出现,另外很多拇外翻的患者还是因为遗传的因素所导致,所以想要避免拇外翻的情况出现,那么就需要尽量的避免这些因素,要不然甚至会让拇外翻的情况更加严重。
拇外翻的症状
拇外翻症状主要是拇趾的跖趾关节外撇,畸形,不好看。拇外翻可引起患者疼痛,主要表现在在足的拇趾的跖趾关节疼痛,拇内侧的鼓起一个包,磨鞋帮后引起红肿,疼痛,通常称之为拇囊炎。如果患者不治疗,拇趾会慢慢的向外撇,占据患者的第二趾、第三趾的位置,随之会引起锤状趾,锤状趾又可以引起二、三个跖骨的跖间关节的背侧磨出茧子,引发锤状趾疼痛。拇外翻引起足部的前足横弓的一系列的变化,可以引起横弓的塌陷。患者可以出现相应的跖骨头的疼痛。疼痛后患者如果不治疗,可以引起相应的跖趾关节的脱位,跖趾关节脱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跖趾功能足部丧失。可以引起患者足背的疼痛。所以拇外翻患者及时早期的治疗。
语音时长 02:05

2019-06-06

61758次收听

拇外翻遗传概率大不大
拇外翻的遗传概率比较大,拇外翻患者之中有70%的女性患者有遗传,通常称之为母系遗传,就比如患者的姥姥患有拇外翻,则患者的母亲也会有拇外翻,继而又遗传患者自己,甚至可能遗传下一代的女性即患者女儿,所以拇外翻女性遗传比较明显。除遗传率70%外,其他的30%有可能是父系遗传,父母双方遗传等等。此外,后天的因素,包括患者外伤,工作的问题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拇外翻等等,但是遗传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母系遗传,因此患有拇外翻的女性一定要注意,控制病情。有研究表明,有遗传家族史的病人,出现拇外翻概率比没有遗传史的患者要高的多,而且发病较早,病情也比没有遗传史的患者严重,因此有家族史的病人要提高警惕。
语音时长 01:43

2019-06-06

55545次收听

03:17
拇外翻术后如何锻炼
拇外翻术后锻炼主要是由患者所做的手术类型所决定。第一,如果患者大切口手术后,功能锻炼首先从活动踝关节开始,依次活动拇趾的跖趾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甚至活动上肢,主要防止下肢静脉栓塞,由此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此后患者在两三周后再慢慢拄拐下地。第二,如果患者采用微创治疗,术后第二天或者当天可以活动踝关节,跖趾关节,髋关节,但是患者可以立即可以下地活动,下地的时候应该前足着地,不能用脚后跟着地,也不能用外侧的脚的着地,一定要大拇趾抠地的走,因为大拇指抠地走有利于患者血液循环。
01:23
拇囊炎最新治疗方法
拇囊炎是一种由非自然的撞击或骨骼弯曲所致的拇疾病,大多数拇囊炎不影响正常行走,但它可导致极度疼痛。拇囊炎最新的治疗方法是微创治疗。患者通过截骨手法整复术去除拇外翻从而治疗拇囊炎。因此患者在做微创治疗时,不用切掉拇囊,因为拇囊皮包骨的软组织去除的越少,以后病人的舒适度更好,因此拇囊炎操作的时候,不必切除拇囊,除非患者有炎症,有感染,在考虑清创时需切除拇囊。一般情况下,患者拇趾外翻跖趾关节复位以后,此时拇囊炎不受机械性的压迫,病情得到治愈。
01:35
拇外翻能治疗吗
拇外翻可以治疗,也必须要治疗。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轻、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小于15°时,可采用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拇收肌腱切断或切除。临床上有效果较好的微创治疗,微创技术结果手法整复术结合中医,在中医理念的指导下的治疗方法,手术以后,病人即可下地活动,痛苦少,恢复快,不缝针,不打钢针,也不打石膏,受到病人很好的欢迎。
02:02
拇外翻有什么表现
拇外翻实际上就是拇指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在跖趾关节内侧出现明显骨赘增生,也就是形成一个大鼓包。长时间发展还会形成拇囊炎。在行走时,跖趾关节关节囊会与鞋子反复的摩擦,表皮会比较红,进一步发展会引起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制甚至关节脱位。还可能会引起第一拇趾的折趾关节炎。拇趾外翻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影响到第二趾,会挤压第二趾,并且导致第二趾骑跨,最终也会引起第二趾足弓出现塌陷,第二趾趾骨头出现老茧,引起第二趾骨疼痛。
01:49
拇外翻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尽量通过一次手术解决所有的前足问题,不仅限于大脚趾,如果大脚趾出现了关节的半脱位尽量去复位它,如果是单纯的骨性畸形通过截骨来解决,如果关节出现了老化蜕变关节炎或者类风湿,要选择跖趾关节融合的办法。
如何预防拇外翻
拇外翻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内源性因素,跟遗传、自身骨性结构发育、韧带松弛有一定关系,外在因素主要要注意,穿鞋的时候要选择宽松舒适的支撑力好的鞋子,尽量的少穿很窄的很尖头的鞋子,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
语音时长 01:05

2018-06-28

66612次收听

拇外翻矫正术后多长时间能恢复
最常用的Scarf截骨是非常的稳定的一种扦插结构,在走路的过程中截骨端会越踩越结实,所以这种手术后即刻就允许患者下地,一般在6周以内会建议穿前足免负重鞋进行行走,6周以后允许患者穿自己鞋子进行行走,但如果做的相对复杂这一类的手术,要让患者延迟6周再进行负重。
语音时长 01:35

2018-06-28

6236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