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8-06-2559260次浏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儿童,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国外有资料统计90%的儿童在学龄前会罹患分泌性中耳炎,并且平均每年发病四次。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会损害儿童的听力,最终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因此要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什么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咽鼓管阻塞、细菌病毒感染、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等都可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儿童长期鼻塞,肥大的下鼻甲会阻塞咽鼓管;反复睡眠打鼾儿童,肥大的腺样体也会阻塞咽鼓管;过敏性体质患儿因为变态反应,咽鼓管粘膜水肿阻塞咽鼓管;反复的“感冒”,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发生感染;小儿咽鼓管呈水平位,鼻咽部炎症易经其倾入中耳,小儿咽鼓管软骨弹性差,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而狭窄,影响通气引流,这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基础。

如何发现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听声音遥远,隐约耳痛,耳鸣,急性期耳部间歇性跳痛,婴幼儿表现为反应迟钝、误听、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开大声等。诊断:1.电耳镜检查可见中耳积液征;2.声导抗测试呈“B”或“C”型曲线;3.听力测试或听性脑干反应(ABR)骨气导阈值检查多存在骨气导差。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1.保守治疗:急性期可用抗生素、激素,同时加用黏液促排剂如口服桃金娘油治疗,鼻塞时可用鼻腔减充血剂。

2.手术治疗指征:①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②伴有高危因素(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的患儿宜尽早手术;③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 dB或更差;④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手术应慎重!具体方式:可采用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腺样体肥大可行腺样体切除术。

3.佩带软带BAHA:对于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儿童,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佩带软带BAHA,能迅速改善患儿的听力,以免影响听觉发育、甚至言语发育。

相关推荐

感觉耳朵有一层膜堵住该怎么处理
感觉耳朵有层膜堵住,我们常说的比如耳朵堵,耳朵老又觉得怎么堵住,隔了一层东西,耳朵进水都是相同的一种感觉,有几种原因。一个是耳道里边,比如外耳道里边有耵聍、脏东西,进了水以后可能会堵塞了,把他听力受影响了,就有这种异常感觉。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多的话要到医院,医院有专门的清理耳朵的器械,把它清理干净就好了。再有一部分,的确耳膜是塌陷、中耳炎,叫分泌性中耳炎,也叫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炎是由于什么?通常由于感冒、鼻炎,然后使劲擤鼻涕引起来的,一下把鼻涕这种东西从鼻咽部,从鼻部、鼻后边,一下擤到耳朵里面了。因为中耳、耳朵是由小管和鼻子后边,叫鼻咽部是通着的。如果咽部有炎症,有时候顺着小管使劲擤鼻涕,顺着小管能擤到耳朵里面,也会造成有堵的感觉,造成分泌性中耳炎,或者急性中耳炎,也会造成耳朵堵的感觉。还有一部分病人神经性耳聋,现在因为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良、睡眠不好,有时候会造成急性的耳朵里边听觉习惯性缺血,造成急性的耳聋。这种耳聋刚开始的时候,也可能是一种耳朵堵,耳朵堵住进水的感觉,也有可能相同感觉,但是随后会出现头晕、耳鸣这些情况。如果同时出现这种情况,提示是感应神经性耳聋。感应神经性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因为超过1周,听神经就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种神经的损伤,治疗要争分夺秒,越早越好。通过研究,1周之内的听神经的损伤,耳聋治疗疗效是非常好的。超过1周,超过1个月,治疗效果就大大的不好、大大的下降,疗效就很差了,可能会造成一些耳聋的患者永远康复不了。所以耳朵有膜堵住的感觉,耳堵的感觉要判明原因。如果2、3天,1天耳膜堵的感觉不好,能够缓解,请及时到医院去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的时机。
语音时长 02:49

2021-07-09

104453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之一是咽鼓管阻塞,可能是由于腺上体肥大或鼻咽部肿瘤引起。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变态反应的问题,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除此之外,该病的发生和气压损伤以及细菌感染也有关系。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出现,可通过选择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目前选择药物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抗炎药物,可以选择止痛药物,也可以选择抗生素药物,或是选择抗过敏药物,这些药物都能够达到缓解的效果。
中医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风邪滞窍型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都是应用疏风散邪、行气宣脾的中药治疗;痰湿聚耳型分泌性中耳炎则是用健脾升清以及利湿通窍的中药治疗;气血瘀络型分泌性中耳炎药用活血通络、通耳开窍的中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传染吗
分泌性中耳炎不会传染。该病不是传染性的疾病,而且已经有临床资料证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并不是传染源,因此该病是不会传染的。患者也无需有这种顾虑,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交。
发烧耳朵疼怎么办
发烧耳朵疼,患者需要控制感染治疗,比如输液或口服药物、使用滴耳液等。一、控制感染治疗,需要输液控制感染,主要是使用头孢类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因为患者已经出现了发烧,感染相对严重,所以一般就是直接控制感染的治疗。二、可以用抗生素滴耳液,比如洛美沙星滴耳液、复方洁霉素滴耳液等进行同时治疗。三、同时用促使中耳分泌物排泄的药物,比如欧龙马、切诺等。
语音时长 01:32

2020-04-16

68838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我们说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是由于咽鼓管堵塞中耳腔负压,然后中耳腔出现分泌物集聚,这些液体的积聚,然后出现患者的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这些症状。患者出现了听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中耳腔的那个积液,逐渐的变浓稠,有可能出现鼓室的硬化,然后鼓膜内陷与鼓室内的鼓岬等结构粘连,导了中耳粘连。到鼓室硬化、中耳粘连这个阶段那么治疗是非常棘手的,术后处理也是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临床上一般的是在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一般要先用药物治疗,然后观察3~6个月或者是1~3个月再采取,不行再采取了手术治疗。所以、总而言之,分泌性中耳炎是相对严重的,临床上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的出现患者听力下降,或者是听力下降之后经过手术治疗不能恢复的严重的状态。
语音时长 01:41

2020-04-16

64985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吗
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有自限性的可以自愈。也是中耳腔里的积液,可以通过自己的吸收,还有通过咽鼓管排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同时要治疗这种常见的诱发原因,比如慢性的鼻窦炎,比如腺样体的肥大,还有是慢性的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同时如果病情比较重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地观察病情的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更要密切的随访。对于这种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做一个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语音时长 01:37

2020-03-05

67828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我们知道我们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通道,叫做咽鼓管。正常的咽鼓管具有维持中耳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作用。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如下鼻夹肥大,堵塞我们咽鼓管的咽口,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咽鼓管的粘膜的水肿堵塞,都会导致我们中耳腔的负压,中耳腔负压之后,粘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一些炎性的渗出物,浆液性的和粘液性的渗出物,这样就出现了分泌性的中耳炎,患者可以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然后中耳腔的积液这些症状。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我们一些机械性的堵塞因素,如腺体肥大,堵塞了我们咽鼓管的咽口,也会引起分泌性的中耳炎,这个儿童患者比较常见。因此临床治疗,主要的是促使中耳腔分泌物的排泄,通畅咽鼓管,还有就是进行一些手术,比如鼓室置管,或者还有一个咽鼓管球囊扩张的方法,目的是使中耳鼓室腔与外界的压力平衡,主要是这些方面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46

2020-02-20

61772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延误治疗会怎么样
分泌性中耳炎延误治疗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首先会导致听力下降,主要是病症会导致耳内组织受损,从而出现听力逐渐下降的情况。另外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鼓室硬化、胆固醇肉芽肿等等,最好及时就医,尽快治疗。